玉米旱作栽培节水技术内容摘要: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鲁单 981 等品种具有抗旱高产的特点,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因而产量高。 二、深耕深翻,以土蓄水秋季深耕深翻以土蓄水是解决旱地玉米需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 1040 厘米的耕层范围内,产量随耕翻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以耕翻 40 厘米产量最高,比耕深 20 厘米的增产 20%左右。 因此,要想使旱地玉米增产,必须在种麦前逐年加深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提高玉米产量。 三、适期套 2、种,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实行麦田套种,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玉米套种时间一般在 5 月底6 月初(即麦收前 715 天)进行,这时一般年份都有一次降雨过程,利于出苗,但出苗后又常遇干旱,而此期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 7 月份汛期来临时,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降雨多,满足了玉米的需要。 同时,玉米套种既避免了“芽涝”,又延长了生育期,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 3、高产。 四、合理密植,经济用水旱地玉米产量构成三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穗粒数,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与种植密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增加种植密度就等于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 旱区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密度偏稀。 因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好穗数、粒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旱地夏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 鲁单 981 每公顷种植密度在 4350049500株,鲁单 984 每公顷在 4950057000 株,高产田可适当增加。 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高产田取上限,低产田取下限。 五、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一是早间苗定苗。 34 叶期间苗,46 4、 片可见叶定苗,避免苗子拥挤,争肥争光争水。 二是中耕促根。 中耕一般应进行 24 次,以除草松土、通气促根、蓄水保墒。 三是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 要改“一炮轰”施肥为分次施肥,肥力高的地块氮肥以 3:5:2 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 30%氮肥做苗肥,50%氮肥用做穗肥,20%氮肥用做粒肥;中肥力地块氮肥以 3:6:1 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 30%氮肥用于苗期,60%氮肥用于穗期,10%氮肥用于粒期。 肥料要深施入土 10 厘米,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山区水浇条件差,要积极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增强抗灾能力。 四是覆膜覆草。 春玉米覆膜能增温保墒,夏玉米主要起保墒作用。 玉米地覆盖麦糠和麦穰,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轻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每公顷覆盖麦穰 4500 千克,020 厘米土壤含水量可增加 8%左右,对当季玉米增产 16%下季作物增产 18%左右。 五是防治虫害。 苗期重点防治黏虫、地老虎和蓟马等,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后期防治蚜虫。 专利查询。玉米旱作栽培节水技术
相关推荐
—— 红色 标识、标牌由公司 统一管理,按照公司 VIS《 企业形象识别手册》与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万科城三期 K栋创建 安全 文明工地计划 第 23页 共 61页 《 ISO9001:2020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制作与设置。 6 建筑垃圾、消防设施 建筑垃圾 制定《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建筑垃圾在指定的场的分类堆放,废钢筋、铁钉、铁丝、纸张、之类的送废品 站 回收
1、几年夏天每遇雷雨大风天气,常造成我县部分玉米发生根倒伏,品种涉及有郑单 958、浚单 20、郑单 518、蠡玉 16 等几个品种,经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分析倒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密品种郑单 958、浚单 20 等田间留苗密度应该为每亩 4500株左右,最高密度不宜超过每亩 5500 株,而倒伏田间密度达每亩 60007000株。 一些大穗型品种如蠡玉 16、郑单 518
月 日 时 分 至 月 日 时 分 防 火 措 施 焊工姓名 监护人姓名 申请动火人签名: 日期: 防火负责人签名: 日期: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验收记录表 工程名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 367 序号 验 收 项 目 搭 设 要 求 检验结果 1 立杆基础 坚实平整、有排水设施
1、米果穗的缺粒有多种,主要是果穗顶端缺粒(也称突尖),或果穗顶部的玉米籽粒较正常粒小,且颜色发白或黄白色,情况严重的占整个果穗的一半,大大降低了玉米田的产量。 其次是果穗侧面缺粒,即果穗的一侧自上而下整行没有子粒。 第三是“满天星”缺粒,即玉米子粒很少,且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没有规律,俗称“狼牙”。 一、缺粒原因造成玉米缺粒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以下几种:生缺粒的现象严重。 氮、磷、钾肥配合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