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mlk2650矿渣立磨使用说明书内容摘要:

承储油空间的油量、磨辊、液压装置及分离器减速器等都应有足够的油量。 制粉系统准备好。 分离器出口温度、润滑油及液压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操作正常。 开机顺序 接通减速器、液压系统、磨辊润滑 系统和三道闸门四个液压站的电加热器。 在减速器润滑站和磨辊润滑站油箱油温达到 25176。 C之前,接通电加热器。 液压系统液压站和三道闸门液压站油温达到 15176。 C之前,接通电加热器。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应用热气对减速器和润滑站加温,直到泵可以工作为止。 当上述减速器润滑站油箱油温超过 38176。 C、液压系统液压站和三道闸门液压站油温超过 35176。 C时,断开各加热器。 在立磨系统循环风机接通前十分钟,即应接通磨辊密封风机电机及分离器密封风机电机。 接通分离器中驱动电机的冷却风机和分离器驱动电机。 当减 速器润滑站温度传感器超过 35176。 C时,接通减速器润滑站低压泵电机。 当稀油站出油口油温高于 43℃时,声光报警(此时自动打开稀油站冷却器水管开关)。 当稀油站出油口油温低于 38℃时,声光报警(此时自动关闭稀油站冷却器水管开关)。 当减速器润滑站低压泵电机接通 5分钟后,且低压泵出油口压力达到,接通高压泵电机。 接通磨辊润滑系统 供油 油泵电机 及回油油泵电机。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2 页 总 75 页 第 页 当电接点温度计( 2/1)温度超过 15176。 C时,接通三道闸门油泵电机( 5),同时接通电液换向阀( 19/1— 3)。 电液换 向阀共三件,按以下顺序接通:电液换向阀 19— 1接通, 19— 1断开;再经过 1/6秒钟后接通电液换向阀 19— 2, 19— 2断开;再经过 1/6秒钟后接通电液换向阀 19— 3, 19— 3断开;再经过 1/6秒钟后接通电液换向阀 19— 1„„按此顺序周期动作,动作周期为 5秒钟。 液压系统液压站的电磁换向阀得电,接通智能压力变送器,当双金属温度计温度超过 15176。 C时,才接通油泵电机,执行开机前指令 ① ,等待给料指令。 在减速器中轴承的电阻温度 计温度值大于 25176。 C小于 70176。 C的前提下,当减速器润滑站中压力开关压力值超过 ,接通主电机, 等待喂入物料。 当喂料系统将原料送到磨盘上后,执行液压系统液压站指令 ②③④ ,磨机正常工作。 当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小于设定值 ,才允许接通油泵电机,磨机运行中,压力低于此值即自动接通,当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 P≥,油泵电机停止,系统处于保压状态。 当各系统正常循环时,磨机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液压系统液压站操作说明 参照液压系统原理图,操作顺序及指令如下: 1) 启动磨机主电机之前, 启动液压泵, 执行指令 ① 升辊直到高位位移传感器给出高位信号停止并保持在高位。 2) 启动磨机主电机后, 给料皮带秤开始工作,发出给料信号, 10秒后 执行指令 ② 降辊,磨辊下降到工作位置大约需要 90秒,因此给料和降辊需要一个时间差,此时间差主要由皮带的长度和速度决定。 降辊到位后, 料层厚度可以由低位位移传感器示出。 3) 在收到磨辊下降指令 ② 一段时间 后,即所有磨辊均接触到磨盘上的料层,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3 页 总 75 页 第 页 执行指令 ③ 液压缸有杆腔加压,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执行指令 ④ 停泵, 磨机 开始碾磨工作。 4) 压力 在设定范围内持 续正常操作指令,若工作时,由于某种原因,存在工作压力超出设定范围值,如压力低于设定值执行 升 压指令 ⑥ , 如压力高于设定值执行 降 压指令 ⑤ , 恢复正常操作。 5) 当磨机振动值大于 7mm/s2秒 及 皮带断料 4秒 ,执行指令 ⑦ 磨辊快速抬起,20秒后慢速抬起并保持在高位等待降辊指令 ②。 6) 若主电机停止, 在 执行 5)指令 后 ,在一定的 延 时后再执行指令 ⑧ 自重降辊。 液压系统液压站控制动作表 控制动作表 功能 T1 T2 T3 T4 T5 T6 P 1 开机前升辊 辊上位停止等待给料 2 辊下降 3 加载 4 工作正常 5 工作中降压 6 工作中升压 7 给料停止后快速升辊 给料停止后慢速升辊 给料停止后升辊高位保持 8 靠自重降辊 监测 报警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4 页 总 75 页 第 页 5mm/s。 b. 减速器润滑站油箱油位低于下限报警油位或高于上限报警油位。 c. 减速器润滑站低压过滤器压差 ΔP≥。 d. 减速器润滑站高压过滤器压差 ΔP≥ MPa。 e. 减速器润滑站低压出油口油温 t> 43176。 C或 t< 38176。 C。 f. 减速器润滑站低压出油口油压力 P〈 ,备用泵电机启动,同时声光报警。 当压力 P≥ MPa时,备用泵电机停车。 当压力 P> MPa时,也要报警。 g. 减速器输入轴电阻温度计的温度 t> 70176。 C。 h. 减速器内 4个静压轴承电阻温度计的其中一个温度 t> 60176。 C。 i. 减速器润滑站高压出油口油压力 P≥ 15 MPa j. 减速器润滑站低压泵电机过载。 k. 减速器润滑站高压泵电机过载。 l. 减速器 润滑站换热器压差 ΔP≥ MPa m. 减速器润滑站 油箱油位低于最低值或高于最高值。 n. 液压系统液压站滤油器压差 ΔP≥ MPa。 o. 液压系统液压站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 P≤ MPa。 p. 液压系统液压站液位信号器油位低于报警油位。 q.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任意一个回油温度 t> 70176。 C。 r.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油箱温度温度计 t< 20176。 C。 s.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液位控制器油位低于报警油位。 t. 三道闸门液压站滤油器压差 ΔP≥ MPa。 u. 三道闸门液压站液位信号器油位低于报警油位。 v. 分离器轴承测温铠装热 电阻 温度 t> 70176。 C。 主电机停机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5 页 总 75 页 第 页 a. 减速器箱体上的两个振动传感器中任意一个绝对振动速度大于 8mm/s。 b. 减速器润滑站油箱油位低于下限停机油位。 c. 减速器润滑站低压出油口油压力 P< MPa。 d. 减速器润滑站高压出油口油压力 P≥ 20 MPa。 e. 减速器输入轴电阻温度计的温度 t> 75176。 C。 f. 减速器内 4个静压轴承电阻温度计的其中一个温度 t> 65176。 C。 g. 液压系统液压站液位信号器油位低于最低油位。 h. 液压系统液压站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 P≤ MPa。 i.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任意一个回油温度 t80176。 C。 j.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液位控制器油位低于最低油位。 k. 磨辊润滑系统润滑站油流发讯器任意一个流量小于 15L/min。 l. 三道闸门液压站液位信号器油位低于最低油位。 m. 分离器轴承测温铠装热电阻 温度 t> 75176。 C。 停机顺序 磨机正常运转。 断开主电机,同时断开三道闸门液压站油泵电机。 先执行指令 ① ,在一定的时延后再执行指令 ⑧ 自重降辊。 主电机断开 5分钟后,断开减速器高压泵电机。 减速器高压泵电机断开 8分钟后,断开减速器低压泵电机。 断开磨辊润滑系统油泵电机。 断开分离器驱动电机 及密封风机电机。 在断开立磨系统循环风机 20分钟后,方可断开 磨辊 密封风机电机及分离器驱动电机冷却风机。 切断电源和水。 在开机、监测、停机和压力框架提升和下降过程中各电气元件的动作示意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6 页 总 75 页 第 页 和连锁关系见连锁逻辑图。 该图表电气元件下方的序号为其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图中的序号。 各液压系统原理图、润滑系统原理图见第 10部分。 5 磨机的安装 基础部的安装 基础部包括所有放入基础内的构件。 主机架体、核心部件以及上部的 分离器均安装在基础部上。 减速器底座、主支臂、电机底座分别发运。 在制造厂,经过预装并做标记。 安装各底座前,应标出磨机、电机中心线,标出三个 主支架的角度中心线。 检查地脚螺栓的位置,地脚孔的位置、深度。 安装减速器底座时,用地规和卷尺来测量中心位置(参照有关安装图),测量时,以基础中主支臂的油缸铰接点为参照,减速器底座、电机底座、主支臂应当用 水准仪、 水平仪 、钢板尺 测量,使其保证 尺寸及 水平度。 减速器底座、电机底座、主支臂安装前,所有参考点(如磨机中心)均已确定,参考点由现场负责安装的工程师确认,并与基础方案图 相一致。 基础混凝土一次灌浆表面应进行清理,将部分露出平面的加强钢筋切断,以免与减速器底座、电机底座、主支臂发生干涉,减速器底座、电机底座、主支臂下面的支撑工字钢垫及垫片先放在一次灌浆上平面的指定位置,并将地脚螺栓和地脚螺栓箱一并放入一次灌浆的预留孔内,找正位置并灌浆。 支承工字钢的水平度和标准高度均可用水平仪等进行测量。 主支 架 的安装 主支 架 为三个,各自整件发运,但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扭曲和表面擦伤。 安装前,首先应清除主支 架 底座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油漆或其它杂质。 并使主支 架 的中心位置与减速器底座的中心 位置重合(亦以主支 架 铰接点为参照)。 342126 MLK2650 立式矿渣磨 使用说明书 代号 SM 共 74 页 第 17 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