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病害特征预防措施内容摘要:

1、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密植、高温、杂草同生共存,以及多年连作,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播种前或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现将玉米各种苗期病害特征、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黄叶苗特征:起初秧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严重时全叶枯死。 防治:种子包衣或施种肥;适时间苗。 在玉米 4 叶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及田间杂草;在玉米间苗后,适时补施氮肥;苗后浅中耕松土保墒。 2、白化苗特征:叶片上有白色的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 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 防治:将 8种肥和 1硫酸锌混合均匀,随播种施入即可(种肥);对已出现缺锌的苗, 2、每亩用 硫酸锌加水 100行喷雾,每隔 7d 喷 1次,只需 2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3、僵叶苗特征:主要出现在幼苗 3 叶期之前,秧苗株型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移栽后,除新叶呈绿色,外叶发黄发僵,抗逆性差,易出现死叶、死苗。 防治:用复合肥做种肥,中耕提高地温;对已经出现的僵苗,要及时加强浇水,叶面喷施高美施、太阳花等叶面肥。 4、红叶苗特征:小苗生长缓慢、叶片小、根系生长不衰,叶色逐渐变红。 防治:适期播种;对低洼、粘重土地中耕松土,提高地温。 5、紫叶苗特征:秧苗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变紫,一般在玉米 3 叶期出现,在4时表现最明显,严重时茎叶细小,叶片枯死。 防治:增施磷肥;秧苗出现紫苗时,可以用 磷 3、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1,一般隔 7 1 次即可。 6、黄绿苗特征:秧苗叶片细窄,株型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 防治: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以缺钾严重地块,可在 3 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等进行幼苗喷雾。 7、玉米矮花叶病苗特征:在植株心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防治:适时早播,中耕除草;苗期用药液进行防治,特别是在 3 叶、5 叶、7 叶时各防治 1 次效果更好。 8、玉米粗缩病苗特征:在 5叶时,叶背部叶脉上 4、产生长短不一蜡白突起,病叶特征叶色浓绿、宽短、硬脆,叶片用手擦有一种粗糙感,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防治:适时调节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的盛发期;结合玉米苗期间苗去除病株。 蚀病苗特征: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主要是以苗期侵染为主(如果苗期防治不及时,则在灌浆乳熟期大发生)。 苗期虽根部发病,但由于玉米的次生根不断再生,地上植株表现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表现为相对苗黄苗弱、生长较慢。 在上茬小麦发病较重以及有机质含量少、使用钾肥不足的地块,发生较重。 防治:生灵(络氨铜络锌柠铜水剂)200%多菌灵 30g(注意选用高质量的产品)、E 导素 40g(含芸薹素、萘乙酸 5、的全元素营养调节剂)、英国进口的 70%禾丰锌( 25%威力锌 15g 混合液叶面喷施,对局部苗弱的应重点喷施根基部(用量以容量 喷雾器为准,下同)。 间隔 5一次,连喷 2 次为宜。 10、纹枯病苗特征: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最早由植株底部 1叶鞘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 叶鞘上病斑最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或黄色。 多个病斑汇合连片后,形成大型云纹状斑块(边缘褐色、中部枯黄色或枯白色)。 病斑向上可扩展到果穗,使穗轴、子粒变褐腐烂,果穗的苞叶上也形成云纹状病斑。 防治:在发生初期,选用以下农药喷雾防治:5%井岗霉素(5g+生灵 2080%乙蒜素(00%多菌灵 30g。 50%多菌灵 30g+5%井岗霉素 25g。 在用药的同时,选用叶面锌肥、E 导素 40g、绿叶素(多元素微肥)25g、多得(含稀土、硒的全元素叶面肥)50g 等营养调节剂混合喷施,可促使植株健壮,效果明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