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1、、农业防治处理秸秆,消灭越冬虫源。 收获后将有虫的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铡碎沤肥。 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穗轴当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 设置诱集田。 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产卵的特点,春播时在正常播期前 1 个月种植小面积早播玉米作诱集带,诱集成虫产卵,使用高效农药一举歼灭。 结合田间管理清除虫源。 如利用间苗、定苗及果菜类的整枝打杈清除有虫卵或幼虫的植株,集中销毁。 选用非玉米螟寄主进行间作。 在一些地方习惯使用玉米与辣椒间作,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但有时躲过了病毒病,却加重了玉米螟对辣椒的为害,应注意避免。 2、菌治虫即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进行处理,方法有两种:于心叶中期(玉米螟卵处于孵化初期至孵化盛期 2、)施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消灭幼虫。 颗粒剂可以自行制作,白僵菌颗粒剂是将每克 50的白僵菌孢子粉 500g 与过筛煤渣 5匀,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将苏云金杆菌乳剂15砂粒 匀制成,每株用 2g 施入玉米心叶内。 此外每亩用白僵菌粉 250g 与陶土 750g 混合喷粉,也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早春使用白僵菌封垛,即在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对寄主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用量为每平方米 100g。 虫治虫即利用自然或释放的赤眼蜂消灭玉米螟。 为了提高田间自然赤眼蜂的寄生率,可采用增加间作物的方法。 例如在玉米田内间作绿豆,可增加赤眼蜂的数量。 此外,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即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 2 3、0%的第 11 天放第 1 次蜂,以后每 4)放 1 次,连续放 3 次。 放蜂量为每亩 15000。 3、化学防治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含有化学农药的颗粒剂。 颗粒剂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 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 %辛硫磷颗粒剂,按 115 拌煤渣后,每株施用 2g;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 1g;5%杀虫双颗粒剂,每亩用 200g 与细土 4匀后撒施。 如果没有现成的颗粒剂时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和过筛的煤渣参照配制白僵菌颗粒剂的方法配制。 自行配制的颗粒剂应经过药效及安全性试验后,再大量使用。 穗期一般使用药剂灌注雄穗及蘸花丝的方法防治。 用药剂灌注雄穗时,常用的药剂有 25%杀虫双水剂 5 4、00 倍液,50%敌敌畏乳剂 800 倍液,维菌素乳油1000 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 2500 倍液。 药剂蘸花丝时可将 50%敌敌畏乳剂 800 倍液灌入废弃的矿泉水瓶内,瓶口盖上带吸管的瓶盖。 在玉米散粉基本结束时蘸花丝,熏杀在穗部为害的幼虫。 4、其他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成虫。 目前一般市售的诱虫灯,如频振式杀虫灯、双光雷达自控式害虫诱杀灯都很有效。 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诱器的使用说明,加强试用期间的维护和管理,提高灯具的杀虫效果。 信息素的利用。 目前较常使用的是诱杀法,即使用人工合成的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在成虫交尾的场所诱杀雄虫,使群体中雄虫交配率下降,降低下一代的发生率。 使用时一般相距 50m 设一诱源,每个诱源放 100诱芯 1枚。 将其放在直径约 20盛有洗衣粉液的水盆上,水盆高出株冠。 使用此法也要注意维护和管理,应及时地捞出雄虫,并添加水和洗衣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