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为当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 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收。 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 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 龄食叶成缺刻,5 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 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 有假死性,3 龄后有自残现象,4 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 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 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 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 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 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在黏虫幼虫 3 龄前每亩用 20%杀灭菊酯乳油 1545 克对水 50 公斤喷雾,或用 5%灭扫利 10001500 倍液,或 40%氧化乐果 15002000 倍液,或 10%大功臣 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 生态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 13 号20010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 专利查询。玉米黏虫的发生及防治
相关推荐
1、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夏玉米一般经历天,春玉米为天。 该时期玉米的主要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 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锄草、蹲苗促壮、追肥和防治虫害。 查苗、补苗。 夏玉米播种后应及时查苗、补苗。 补种的种子应先进行浸种催芽,以促其早出苗。
村实有农户数、长期在本地经营户数 ,同时对存量贷款证进行梳理,统计户数和授信金额以及不良贷款户数和金额,经信用社“ 阳光信贷”工程 领导小组研究分析后,确定信用状 4 况良好、推广前景好的村为下一步拟推广实施“ 阳光信贷”工程 的村,并报联社审批同意。 制定工作配 档 表,确 定推广计划。 各信用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村制定 “ 阳光信贷” 工作配档表,逐村确定集中信用等级评定时间
1、1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 2001005品种名称:登海 11 号选育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000 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株高 283 厘米,穗位高 115 厘米,全株叶片数 20。 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穗长 18 厘米,穗行数 16 行,单穗平均粒重 ,百粒重 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北京、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
天棚抹灰,其梁侧面抹灰并入天棚抹灰工程量内 计算。 15 双 扇 推拉窗不带亮,带亮的铝合金消耗量是否偏高。 中空玻璃窗人工偏低。 推拉窗的铝合金消耗量是按 70 系列厚 ㎜制定,编号 B460 不带亮 应调整为 ; B461 带亮 应调整为 ; B4中空玻璃窗人工 应调整为。 另外,铝合金门窗的铝合金型材 消耗量由于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铝合金型材截面不同 、 厚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