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三个新品种介绍内容摘要:

1、东农业科学院 2002 年以自选系丹 717 为母本,丹 765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母本以丹黄 17丹黄 19 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以 701、丹598 三个自交系复合杂交而成。 2007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 134 天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 304 厘米,穗位 130 厘米,成株 21片叶。 花丝粉红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 果穗中间型,穗长 米,穗行数 18,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籽粒马齿型,百粒重 ,倒伏率 倒折率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粗 2、淀粉含量 赖氨酸含量 经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青枯病,抗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5参加省区域试验,9 点次增产,4 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种郑单 958 增产 2006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种郑单 958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平肥地、坡岗地均可种植。 春播在 4 月下旬为宜。 播种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2000 公斤、复合肥 15 公斤,生长中期追施尿素 25 公斤。 种植形式以清种或二比空为主。 每亩种植密度 3000。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该品种可在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3、二、隆迪 402(辽审玉2006277 号)沈阳隆迪种业有限公司 2002 年以自育系 母本,自育系 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母本以 88 经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丹 598/国外杂交种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2007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 129 天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 株型上冲,株高 291 厘米,穗位 132 厘米,成株 21片叶。 花丝浅绿色,花药肉色,颖壳绿色。 果穗长筒型,穗长 米,穗行数 16,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马齿型,百粒重。 倒伏(折)率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脂肪含量 粗淀粉含 4、量 赖氨酸含量 经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5参加省区域试验,9 点次增产,3 点次减产,1 点次平产,两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2006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每亩种植适宜密度3000。 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适宜地区:可在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 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三、连禾 16(辽审玉2006304 号)大连庄河新玉种业 2002 年以 母本,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母本来源于 异株、父本来源于丹 5、340 自交系变异株。 2007 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 137 天,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上冲,株高 292 厘米,穗位 134 厘米,成株 22 片叶。 花丝淡绿色,花药深肉色,颖壳微紫色。 果穗长筒型,穗长 米,穗行数16,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籽粒马齿型,百粒重。 倒伏(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粗淀粉含量 赖氨酸含量 经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抗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5参加省区域试验,16 点次增产,2 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丹玉 39 号增产 11%;2006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丹玉 39 号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每亩种植密度 2600。 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 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