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育后期应注意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1、意补充穗肥或喷施叶面肥。 因肥料价格暴涨等原因,前期肥量不足的地块,为保证玉米中后期产量形成,可根据实际条件补充穗肥或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 2、采取促早熟措施,保证玉米正常成熟。 近年来我省初霜期明显后移,为追求表面的高产,各地种植品种所需的积温均高于当地适宜水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1)喷施叶面肥。 如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等促早熟。 (2)放秋垄、拿大草。 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根系活力,促进灌浆,还有利于防止下一年杂草的危害。 (3)隔行去雄、掰小棒、打枯萎底叶、除空秆和严重病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促进增产。 ( 2、4)站秆扒皮晾晒,降低收获期含水量。 3、对倒伏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扶正。 玉米倒伏后,最好在 23 天内组织劳力突击扶起来,如拖延时间,玉米长出新根时再扶必然拉断根系,打乱为增加光合作用而重新调整建立的叶片层次,影响光合作用及输导养分的正常进行。 因此,要抓紧时间抢扶,一旦拖延则不必再扶。 4、适期收获,保质保量。 玉米植株正常成熟时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籽粒特有光泽,含水率一般在 35%左右。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含水率偏高,容重低,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因此最好等到玉米充分成熟,至少要等到果穗完全苍皮后收获。 适当晚收,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 专利查询。玉米生育后期应注意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应用]zdsoft网站生成使用手册
ZDSOFT网站生成使用手册 ZDSoft网站生成系统 Copyri ght 版权所有 19972020 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i ZDSoft网站生成系统用户手册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Zhejiang Universi ty ZDSof t Networks Co. , Lt 7月 目 录第 I
玉米缺粒秃尖的主要原因
度不适宜,营养缺乏。 水分不足是影响有机物质的制造与转动,特别是密度过大是造成玉米缺粒秃尖的重要原因。 由于农民相信“有钱买籽,无钱买苗”的经验,播种密度偏大。 玉米正常亩保苗株数为 3500,而有的农民亩保苗达 4500以上。 2006 年我们调查亩保苗在 3500的地块,玉米缺粒秃尖率为 4而亩保苗在 4500的地块玉米缺粒秃尖率高达10%,而且穗小,空秆率多,产量下降。 2
玉米生产如何应对气象灾害
1、玉米生长季节,正是风、雹、涝等气象灾害多发期,每年都有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玉米受灾。 在玉米生产上,如何应对这些气象灾害呢。 1、雹灾:玉米在发芽出苗期遭受雹灾,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温下降,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灾后应及时疏松土壤,以利增温通气;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只要未抽出的叶子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根茬,只要及时中耕、施肥
玉米生长期几种病虫田间防治的措施
1、记载,我国玉米虫害约 300 余种,玉米病害约 40 余种,根据我们多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调查,我区近几年常发生的病害是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病和玉米黑粉病。 虫害主要是玉米蚜虫、玉米穗虫等。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防治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技术指导不到位,预测预报不及时,不能抓住防治的有利时机,跟随施药现象明显,或早或晚,达不到防治效果。 二是群众防治意识不强,再加上分户耕作,很难做到统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