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除草 严防药害内容摘要:
1、防药害 近年来,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因人为及天气等因素,使除草剂药害发生次数及面积也有增加的趋势,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导致相邻的其它作物受害。 一、发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选用不当。 未选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或选用的剂型不对路。 如在玉米苗期错误地使用了灭生性除草剂,可造成玉米全田受害2使用时期不当。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玉米苗后除草,一般在玉米 35 叶期较为安全,6 叶期后用药,玉米心叶对药剂敏感,容易产生药害。 3使用剂量不当。 目前由于麦田遗留的根茬、大龄草较多以及干旱等因素影响,造成除草效果较差,农民往往刻意加大用药量,以求提高除草效果,致使用药量过大造成药害 2、。 4喷药方法不当。 田间喷药不均匀,重复用药,致使局部药量过大产生药害;炎热的中午用药,高温易产生药害;酰胺类除草剂在阴雨天、湿度大时用药易产生药害。 5与其它农药混用不当。 如烟嘧磺隆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使用过有机磷杀虫剂的地块,使用前后 7 天内不能使用除草剂。 6药滴飘移的影响。 如 2,4D 丁酯的飘移易对周围的棉花、豆类造成危害;玉米苗后使用百草枯、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高温时用药由于药液蒸发也容易产生药害。 7农药残留过强并单一使用时间过长。 如玉米田常用除草剂阿特拉津,其土壤残留量较大,长期单一使用易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二、药害的预防及补救1根据玉米作物、生育期及杂草情况,选择对路的除草剂。 3、播后苗前可选用乙?莠合剂,如麦田残留大草较多,可与百草枯混合喷施;苗后 5 叶前选用耕杰,8叶后使用百草枯定向喷施。 2严格用药时期。 选用 2,4D 丁酯、玉农乐应在玉米 35 叶期进行,过早或过晚均易产生药害。 3掌握用药量。 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一般药剂都会给出一个药量范围,要根据杂草及玉米田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用药量。 药液配制采用二次稀释法,先将原药制成母液,再对水充分拌匀,同时要把握好药液浓度,一般每亩用药液量在 5080 公斤4提高喷药技术。 喷药时要注意周围种植的作物种类,如为豆类、棉花等敏感作物,要注意远离以避免飘移产生药害;喷药采用倒行方式,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使用百草枯等灭生性药剂时,要加戴防护罩,压低喷头定向喷雾,切莫喷到玉米茎叶上。 5注意施药时天气。 风雨天不要施药,避开炎热的中午施药,掌握在晴天上午9 点前或下午 5 点以后进行,可提高除草效果。 6合理轮换使用除草剂。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除草剂,造成田间药物累积产生药害。 7药害补救措施。 一要及时浇水、喷淋,并适当追施速效性肥料,也可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或其它植物生长促进剂,增加植株抗性,缓解药害;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的活动及对水肥的吸收能力,加快植株恢复生长。 专利查询。玉米田除草 严防药害
相关推荐
、症状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 二、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温度在 820和相对湿度在 75%以上有利病菌发展危害,生育后期低温多雨发病重。 三
后种大蒜 春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实验装置 含电工 \电子基础实验模块、模电\数电实训模块 套 6 24 2 双踪示波器 频带宽度: DC- 20MHz 垂直输入灵敏度: 5mV/div 台 6 24 3 万用表 数字式或 MF47型或 MF500型 台 6 24 2 金属加工工艺实训室 4 钳工工作台 配台虎钳, 4工位 张 3 12 5 钳工工具 适应实训需要 套 12 50 6 通用量具 高度尺、游标卡尺等 套 12 50
一封一杀”除草技术采用“一封一杀”除草技术可有效防治玉米田杂草。 即玉米在播后苗前用乙阿合剂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苗后用百草枯或克无踪药剂定向喷雾,进行行间除草。 具体措施是:在麦收后免耕播种玉米的地块,于播后苗前喷雾进行土壤处理,每亩喷施乙阿合剂 150升加 20%克无踪或 20%百草枯 100升,亩用水量 50 公斤;对防治效果差,田间杂草多的地块,可在玉米 6期,每亩喷施克无踪
增一混”效果好 近几年,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 实践证明“双增一混”的方法,效果显著。 “双增”即增加用水量(每亩药液量 23 喷雾器)、增加用药量 30%50%(以此来抵消田间覆盖物对除草剂的截留及其蒸发、散失)。 “一混”是为了提高防除效果,又避免除草剂过量可能对玉米或下茬小麦产生药害,采用两种不同品牌的除草剂(主要成分也不相同的)混用,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