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轴可制糖内容摘要:
收以后,玉米脱粒所剩下的芯称玉米穗轴,老百姓俗称“棒子骨”。 如果对它深加工制糖,可望变废为宝,为农民朋友增加收入。 取干玉米穗轴 60 千克、大麦 12 千克、麸皮或谷糠 20 千克,先把玉米穗轴碾压或粉碎成豆粒大小的碎屑,然后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60 分钟,入屉蒸。 蒸前要在蒸篦上均匀地铺上玉米穗轴屑,并在上面盖一层麸皮。 蒸 15 分钟20 分钟后,向玉米穗轴加凉水 5 千克拌匀,借以产生大量的蒸汽而使玉米穗轴中的淀粉进一步得到糊化(两次蒸的时间约为 1 小时),使玉米穗轴屑软化、熟透。 停火后稍晾至不烫手时即可拌入预先制好的麦芽浆(将浸好的麦芽,加入 15 千克20 千克水,磨制成浆),再填入淋缸,微火保温 2 小时4 小时,即可发酵转化成糖液。 最后淋出糖液并入锅熬制成糊,待稠度浓厚时即成饴糖。 其整个工艺过程为:干玉米穗轴粉碎浸蒸一次加凉水拌和二次加凉水拌和淋麦芽浆发酵熬糖成品。 根据以上操作要领,大约每 100 千克玉米穗轴和 60 千克配料,一人操作,可生产 30 千克40 千克饴糖,按每千克饴糖 4 元计售,可获利 100 元150 元。 此工艺简单易学,原料易得,销售市场广阔,可广泛应用于制药与食品加工。 该产品为透明的淡黄色,呈浓稠状,具有纯正而柔和的甜味。 制糖后的渣可作饲料喂猪。 专利查询。玉米穗轴可制糖
相关推荐
一封一杀”除草技术采用“一封一杀”除草技术可有效防治玉米田杂草。 即玉米在播后苗前用乙阿合剂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苗后用百草枯或克无踪药剂定向喷雾,进行行间除草。 具体措施是:在麦收后免耕播种玉米的地块,于播后苗前喷雾进行土壤处理,每亩喷施乙阿合剂 150升加 20%克无踪或 20%百草枯 100升,亩用水量 50 公斤;对防治效果差,田间杂草多的地块,可在玉米 6期,每亩喷施克无踪
1、防药害 近年来,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因人为及天气等因素,使除草剂药害发生次数及面积也有增加的趋势,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导致相邻的其它作物受害。 一、发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选用不当。 未选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或选用的剂型不对路。 如在玉米苗期错误地使用了灭生性除草剂,可造成玉米全田受害2使用时期不当。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玉米苗后除草,一般在玉米 35
、症状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 二、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温度在 820和相对湿度在 75%以上有利病菌发展危害,生育后期低温多雨发病重。 三
增一混”效果好 近几年,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 实践证明“双增一混”的方法,效果显著。 “双增”即增加用水量(每亩药液量 23 喷雾器)、增加用药量 30%50%(以此来抵消田间覆盖物对除草剂的截留及其蒸发、散失)。 “一混”是为了提高防除效果,又避免除草剂过量可能对玉米或下茬小麦产生药害,采用两种不同品牌的除草剂(主要成分也不相同的)混用,例如
1、几年,除草剂在玉米田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受到了部分农民的“指责”。 对此,笔者进行了调研,特谈以下看法。 一、除草剂原因。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除草剂生产厂家采取了“降低售价、广告轰炸”的手段,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保证一定的利润,部分厂家采取了减少容量、降低含量的手段降低成本。 例如:以前的除草剂是 1 瓶 500 克,1 瓶药打 3 亩地的效果很好;现在大多是 1 瓶 300 克
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