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除草双增混的效果好内容摘要:
1、几年,除草剂在玉米田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受到了部分农民的“指责”。 对此,笔者进行了调研,特谈以下看法。 一、除草剂原因。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除草剂生产厂家采取了“降低售价、广告轰炸”的手段,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保证一定的利润,部分厂家采取了减少容量、降低含量的手段降低成本。 例如:以前的除草剂是 1 瓶 500 克,1 瓶药打 3 亩地的效果很好;现在大多是 1 瓶 300 克,加上有效含量降低,就是 1 瓶打 2 亩地,有效药量也明显不足。 二、气候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药期间高温、干旱。 玉米播后很少降雨,干旱、高温直接影响了使用效果。 即使浇过水的地块,药液会很快蒸发掉而影响效果(1 2、998 年最典型)。 二是用药期间的降雨过多。 施用除草剂后,突降暴雨或持续降雨,会破坏药液封闭层,使药液的流失,导致杂草的幼芽和幼根吸收不到能够致死的药剂量,除草效果不佳。 三是中后期降雨过多。 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不同,萌发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同时,土壤封闭除草剂的有效期是 4560 天,中后期降雨过多,自然会出现“前期不长草,后期草满地”的情况(2003 年最典型)。 三、用药不当。 一是田间覆盖物太多,用水量太少。 小麦机械收获的麦茬高,田间麦秸、麦糠太多而对除草剂截留,药液与地表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很多农民是每亩用水 12 喷雾器,加上喷药不均匀,直接影响除草效果。 二是用药时间偏晚。 部分地块在 3、用药时已是“小草满地”或“大草满埂”(主要是马唐、野谷苗等)。 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 3 叶以上的单子叶杂草无效。 四、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的实践经验是:不轻信广告宣传,选用厂家知名度高、信誉好、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除草剂,如 48中电草罢(中电集团)、50新玉蒸(宣化)、48丁莠、42氰津?乙等。 对于田间覆盖物较多的地块,笔者总结出“双增一混”的方法,效果显著。 “双增”即增加用水量(每亩药液量 23 喷雾器),增加用药量 3050(抵消田间覆盖物时除草剂的截留及其挥发散失)。 “一混”是为了提高防除效果,又避免除草剂过量可能对玉米或下茬小麦产生药害,采用 2 种不同品牌的除草剂混用,如 48中电草罢(乙阿)40异丙草美,50新玉莠(乙阿)42氰津?乙或 48丁莠等(注:选用 2 种品牌的除草剂的主要成分不要相同,使用量为各自推荐用量的 6575。 此法比单用一个除草剂增加用量 3050的安全性要大为提高)。 另外,对田间有大草的地块,在喷药前(玉米播后苗前),用内吸性灭生除草剂 10草甘膦 600800 克灭除大草。 专利查询。玉米田除草双增混的效果好
相关推荐
增一混”效果好 近几年,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 实践证明“双增一混”的方法,效果显著。 “双增”即增加用水量(每亩药液量 23 喷雾器)、增加用药量 30%50%(以此来抵消田间覆盖物对除草剂的截留及其蒸发、散失)。 “一混”是为了提高防除效果,又避免除草剂过量可能对玉米或下茬小麦产生药害,采用两种不同品牌的除草剂(主要成分也不相同的)混用,例如
一封一杀”除草技术采用“一封一杀”除草技术可有效防治玉米田杂草。 即玉米在播后苗前用乙阿合剂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苗后用百草枯或克无踪药剂定向喷雾,进行行间除草。 具体措施是:在麦收后免耕播种玉米的地块,于播后苗前喷雾进行土壤处理,每亩喷施乙阿合剂 150升加 20%克无踪或 20%百草枯 100升,亩用水量 50 公斤;对防治效果差,田间杂草多的地块,可在玉米 6期,每亩喷施克无踪
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厘米
程 10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 八、 理论教学总体计划安排 (非师范本科 ) 课 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学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数分配 考核所 在学期 授课 实践 1 2 3 4 5 6 7 8 考试 考 查 16 18 18 18 18 15 非专业素质教育 非专业素质教育理论课 21400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214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