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 20002003 年在实施省农业厅丰收计划时,对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玉米栽培技术在确保玉米高产、平菇高效的前提下,推广玉米指标化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五项关键措施。 据作物特点,选好大田选用地势平坦,近水源,涝能排,耕层深的砂壤土地块。 要疏通好沟渠,确保配套、畅通。 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良种是实现玉米高产、间套平菇高效的关键,为了得到良好的遮阳效果,要选用高秆、抗倒伏、单株增产潜力较大而又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农大 108、掖单 22 号等。 玉米实收株数应不低于 52500 株/公顷,以确保玉米产量。 理施肥、增加投入,为玉米高产打好基础合理施肥 2、、增加投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 早春耕整地时要注意施足底肥,一般 1 公顷施用土杂肥45000酸二铵 300耕整平,并撒施呋喃丹农药,杀灭地下害虫。 夏玉米间套平菇田,秋种时注意增施底肥。 理确定种植方式为了有利于平菇的栽植和管理,可适当调整玉米行间距。 宜采用东西行向且大小行种植方式,即大行距 100行距 80距18收株数 61760 株/公顷。 地块两端留 1m 左右的保护行,并种上玉米。 强田间管理夏玉米间套平菇田,要求麦收前 10d 左右在预留行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要求全部的磷,钾肥,微肥,氮肥总量的 40%和呋喃丹农药在定苗时一次开沟追施,其余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 为了不使平菇 3、间套受到影响,创造安全的生长环境,在平菇栽植前喷洒一遍农药,预防后期病虫害。 2 择适宜的平菇菌株玉米间套平菇,由于其环境条件与菇房的温湿度不同,加之玉米田间温度高、湿度小等特点,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大田栽培的高温型或广温型品种,如高温 831、九华 191 等。 要求平菇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温度为 1530,子实体生长温度 2028。 当春玉米生长进入小喇叭口期后,田间有了一定的遮阳。 此时我地的常年平均气温 22以上,室外温度也已适宜平菇生长。 夏玉米抽雄期田间温度 2530,适合菌丝体的生长,玉米进入乳熟期后,田间温度 23,吻合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择适宜的培养料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种类很多 4、,如棉子壳、玉米芯和豆秸等,可根据当地情况就地取材。 培养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 使用前在烈日下暴晒 23d,以利杀死料中杂菌。 玉米芯和豆秸作培养料时需先经粉碎,然后用 1%的石灰水浸泡 24h,沥去多余水分备用。 各培养料配方为:棉子壳 100%;玉米芯 90%,麸皮 10%;豆秸 90%,麦麸 10%。 外加 3%石灰,磷酸钙,尿素。 田间散料栽培时,培养料中还要加入 多菌灵。 均按料水比 1拌均匀,堆闷发酵后即可装袋接种或田间散料播种。 理安排接种(播种)、栽植(堆放)时间要根据玉米田的遮阳期,确定平菇接种(播种)、栽植(堆放)时间。 春玉米,一般 4 月初接种菌种,4 月中下旬覆膜播种玉米,6 月 5、上旬玉米小喇叭口期时移植菌袋。 夏玉米,袋田间堆放的,要在玉米抽雄期放置;菌袋田间栽植的,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移植;田间散料播种的,要提前到玉米拔节至小喇叭口期播种。 袋套栽田间管理菌袋田间放置有两种方式:一是菌袋堆放。 该方式适合夏玉米田。 玉米行距可调整为 90等行距。 当菌丝长满袋后,将发好的菌袋堆码于玉米行间高 3 层。 堆上遮盖草苫并喷水降温,进行低温刺激 23d,待菌袋两头形成大量菇蕾并长满袋口时,将扎口松开,保持空气湿度85%90%。 随着子实体的增大,袋口逐渐松开,以利子实体快速生长,待第 1潮菇采完后,再将袋口扎起并留一小孔,以利养菌和促进子实体形成;二是菌袋栽植。 该方式春、夏玉米田均适宜。 6、当菌丝发好后,可直接栽植于玉米行间做好的畦床内,大行间可栽植 3 行菌棒,小行距作为田间作业走道。 具体方法:在玉米大行行中间开宽 60 15畦沟,灌足底水并等水渗完后,脱去菌袋并自中间断开,将截面向下栽植于经消毒的沟内,再覆 23土,喷适量水,以利菌棒保湿,1 周后即可进入出菇期。 出菇期管理。 由于大田气候较难控制,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田间的温度和湿度。 田间地面上空气相对湿度要高于 85%。 为了保证田间湿度,应增加喷水次数,当田间相对湿度低于 80%时,就要进行喷水,一般晴朗天气 9001700 时少量喷水,12001400 应增加喷水量;二是遇阴雨天应在雨前采菇,采摘时不能用薄 7、膜覆盖,以免泥水溅到菇体上,降低其商品价值。 同时注意排水,避免畦内积水;三是玉米进入 7、8 月后气温较高,应注意覆土保护菌丝安全越夏。 一般在平菇条幅上覆土 1015治菌丝高温老化。 进入 9 月气温有所降低,可以去除覆土并喷水,继续加强出菇管理,以延长出菇期,增加产量和效益,一般可生产 45 潮菇;四是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应将菌棒盖好,以免药物伤害菌丝。 乎菇发生虫害时,可用蓖麻籽油的水溶液喷洒,或在两潮菇采收间期用敌百虫 8001000 倍液喷洒;五是玉米生长后期,田间遮阳效果较差,可采取辅助措施,如在玉米行间种上扁豆、菜豆等爬蔓作物。 收获玉米时,先采摘果穗,待全部不出菇时再收获秸秆,菌废料可施于 8、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肥力。 间散料播种与管理平菇田间散料播种适合在夏玉米田间套。 播种前12d 在玉米大行间挖 60、20的菇畦,培养料 20方米。 用分层接种和加表层用种的方式播种,用种量为干料的 10%15%。 播种前先在畦内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在菇畦内均匀撒入少量熟石灰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和菌种块(直径 1右)分层播入畦内:即第 1、3、5 层为菌种,分别占用种量的 20%、35%和 45%,第 2、4 层为培养料,各占用料量的 50%。 播种时培养料要压实,菌种块要撒均匀,最后盖上一层地膜,并用 10的湿土将地膜全部盖住,以保持水分。 乎菇播种后 10d 左右,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隔 20d 左右待菌丝长满后(培养料变白),把表土、地膜扒掉,经过 23d 当小菇蕾长至直径 ,可早、晚各喷 1 次水,严重干旱时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从小菇蕾出现到第 1 次采收需 45d。 采收时要一手按着地面,另一手捏住菌柄,轻轻摘下,菌柄取出后要整平压实,稍盖 1 层土。 第 1 潮占总产量的 40%以上。 采完第 1 潮后及时清理畦面,铲除死菇,加强田间管理,并经常观察培养料有无污染现象,若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用无菌小刀将污染块全部割除,并用 10%的石灰水消毒。 再隔 34d 又会出现菇蕾,重复以上管理措施,4 潮。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