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网技术应用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网络层还要能够消除网络拥挤 ,具有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的能力 [7]。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 ?路由选择 :将分组从源端机器经选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机器。 ?拥塞控制 :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高于一定的水平 ,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时 ,就会使这部分以至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来保证发送端不会以高于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传输数据 ,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发送者发送反馈。 ?差错控制 :要求每帧传送后接收方向发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确接收的反馈信息 ,从而发送方 可以据此决定是否要重发。 5 广域网的各种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 ,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 ,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 ,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 ,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 ,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 ,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 ,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 ,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 ,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 ??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 ,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 ,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 ,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的利用率高 ,传输时延小 ,交互性好 [11。 12]。 分组交换网是分组交换技术网络运用典型的网络。 是一个对公用分组交换网接口的规约 ,它是面向连接的 ,能够提供可靠交付的 ?电路服务 ,能保证服务质量。 下面是 的 层次关系如下图 : 图 层次关系图 分组交换网的设计思路是将智能做在网络内。 网在每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都使用带有编号和确认机制的 HDLC 协议 ,而网络层使用具有流量控制的虚电路机制 ,可以向用户的哑终端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现在利用 网支持因特网的服务时 , 分组交换网表现为数据链路层的链路。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 ,由于能够以分组方式进行数据的暂存交换 ,经交换机处理后 ,很容易地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 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 : ?线路利用率高 : 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 行信道的多路复用 ,实现资源共享 ,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 ,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 : 分组网以 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 ,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 ,使不同速率终端 ,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 在网络中每个分组进行传输时 ,在节点交换机之间采用差错校验与重发的功能 ,因而在网中传送的误码率大大降低。 而且在网内发生故障时 ,网络中的路由机制会使分组自动地选择一条新的路由避开故障点 ,不会造成通 信中断。 ?分组多路通信 : 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 ,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不同用户。 ?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 : 网络计费按时长、信息量计费 ,与传输距离无关 ,特别适合那些非实时性 ,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户。 分组交换所提供的服务 基本服务 1 交换型虚电路 (SVC):可同时与不同的用户进行通信 ,方便灵活。 2 永久型虚电路 (PVC):可建立与一个或多个用户间的固定连接。 ISDN 技术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是以提供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的综合 数字电话网IDN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信网 ,用以支持电话及非话的多种业务。 用户通过一组有限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接入 ISDN 网内。 ISDN 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用户和ISDN 之间的连线相当于一个数字比特管道。 管道中的双向比特流可来自数字电话机或数字传真机等其他终端。 这种数字比特管道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可支持多个独立通路。 复用的比特流的格式在接口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家庭用较小的带宽 ,而单位则可用较高的带宽 ,甚至多个数字比特管道 [5。 11]。 ISDN 的信令采用共路信令 CCS,它使各交换机之间传递和交换台必要的信息 ,使网络能够正常运行。 共路信令在使用程控交换局的基础上 ,利用高速链路以分组交换方式传递局间信令。 一群话路可以用分时的方式共享一共路信令的链路。 共路信令主要用于 : ?呼叫建立 ,路由选择和呼叫释放。 ?内部数据库访问。 ?网络运行与支持。 ?计费。 ISDN 概念中的业务综合的核心是从用户端出发 ,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用户和网络接口协议体系 UNI:UserNetwork Interface。 同时给出了各 ISDN 网络间互联的 NNI 接口。 这样 ,非常简单的统一了开发标准 ,提供了一个厂商间开放的竞争环境。 ISDN 的各种业务类型按照业务的数据率分为两级 ◆基本速率接口 BRI:Basic Rate Interface,该速率由两个承载信道和一个数据控制信道构成 ,称为 2B+D,其中 BBearer 为标准 PCM 速率 64kbps,DData 为16kbps。 该速率适 用于家用或小型企业需要。 ◆ 基 群 速 率 接 口 PRI:Primary Rate Interface, 该 速 率 支 持T123B+D: 和 E130B+D:,适用于大容量用户或集团用户。 D:64kbps 其中 T1 主要适用于日本和北美地区 ,E1 适用于欧洲和中国等地区 [8。 10]。 ISDN 用不同的协议来控制信令和用户数据。 这些协议可与 OSI 参考模型相关联 .因为信令协议和用户数据协议是不相同的 ,但是要运行在相同的 OSI 层中 ,所以进一步将 OSI 模型分解为不同的协议平面。 用户平面 U 平面包含用 于将用户数据 ,比如语音、视频和数据进行发送的协议。 控制平面 C 平面包含用于交换控制信令传输所需的协议。 最后 ,管理平面 M 平面控制 U 平面和 C 平面之间的流量传送。 ISDN 服务或承载服务运行在 OSI 模型的前三层 ,如下图 : 图 5ISDN 服务运行图 B 信道承载直接与 U 平面相关的用户数据 ,而 D 信道承载直接与 C 平面相关的信令信息。 下图是 ISDN D 道呼叫的建立图 : 图 6ISDN D 道呼叫的建立图 下图为 ISDN D 信道呼叫的拆 除图 : 图 7ISDN D 信道呼叫的拆除图 ISDN 提供的业务有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基本的业务又分为两种 : 承载业务 :这是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低层信息传递的能力。 用户终端业务 :这种业务不仅包含信息传递的低层功能 ,同时还包含高层功能。 这是终端操作员利用终端实际上所获得的业务能力。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 ,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 ,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帧中继是一种减少结点处理时间的技术。 当帧中 继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的首部时 ,只要一查出帧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 因此在帧中继网络中 ,一个帧的处理时间比 网的约减少一个数量级。 这种传输数据的帧中继方式也称为 流水线方式 ,但帧中继网络的吞吐量却要比 网络的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帧中继的这种传输方式只有当整个帧被收下后结点才能够检测到比特差错。 但是当该结点检测出差错时 ,很可能该帧的大部分已经转发出去了 [4]。 帧中继的数据向前传输时 ,数据继的长度是可变的 ,并且在传输链路上多路复用。 上层数据被封装为帧中继分组 ,然后通过帧中继网络传输。 下图为帧中继分组中的字段。 8 字节 16 字节 up to 16k 16 8 标志 DLCI|C/R|EA|FECN|BECN|DE 数据 帧检验序列 Flag 地址字段 图 8 帧中继分组字段图 16 位的地址字段被划分为下列的部分 ,每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 ?DLCI:帧中继中的寻址称为数据链路连接标识 (DLCI)。 DLCI 是一个 10 位的两层地址 ,这个地址标识了一个虚拟电路。 帧中继网络从当前未使用的号码池中取出一个 DLCI,并分配给为连接的各端。 接着服务供应商的帧中继网 络用一个查询表将一个 DLCI 映射给另一个服务供应商。 ?C/R:命令 /响应位 ,大多数帧中继网络中不使用它。 ?EA:扩展地址字段意味着帧中继报头中的两个附加字节 ,所以大大增加了可能地址的数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