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旋心虫的发生与与防止技术内容摘要:

文名称:玉米旋心虫中文别名:玉米蛀虫拉丁学名:态特征:成虫为头部黑褐、鞘翅绿色的小甲虫。 体长 5 毫米,前胸暗褐色,上有小点刻,鞘翅具有绿色光泽。 足深黄色,腹部黑褐色。 雌虫腹末呈半卵圆形,略超过鞘翅末端,雄虫则不超过翅鞘末端。 卵椭圆形,长约 米左右,卵壳光滑,初产黄色,孵化前变为褐色。 幼虫黄色,头部褐色,体长 12 毫米,11节,各节体背排列着黑褐色斑点,前胸盾板黄褐色。 蛹黄色裸蛹,长 6 毫米。 为害作物:玉米为害症状:玉米旋心虫以幼虫蛀入玉米苗基部为害,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重者分蘖较多,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 发病特点:玉米旋心虫在北方年发生 l 代,以卵在玉米地土壤中越冬。 5 月下至6 月上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在玉米幼苗期可转移多株为害,苗长至近 30 厘米左右后,很少再转株为害,幼虫为害期约 1 个半月左右,于 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茧化蛹,蛹期 10 天左右羽化出成虫。 成虫白天活动,夜晚栖息在株间,一经触动有假死性,成虫多产卵在疏松的玉米田土表中,每头雌虫可产卵 1Q 余粒,多者 20粒。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