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异常苗的控制措施内容摘要:
1、米异常苗,既影响产量,又降低玉米品质,要设法控制。 紫苗秧苗叶片、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3 叶期开始出现症状,45 叶期表现突出,症状明显,根系不发达,茎细小,生长缓慢,叶片由绿变紫,最后枯死。 产生紫苗主要是土壤缺磷,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致使叶片由绿变紫,3 叶期后低温也易发生紫苗,紫苗可导致玉米空秆、秃尖,影响产量,降低品质。 要增施磷肥,提高地湿,一般亩施 4050 公斤过磷酸钙和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作底肥,进行防止,一旦出现紫苗,可用 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23 次。 红苗玉米出苗后生长缓慢,叶片小,根系不良,叶色变淡,后来变红。 一般因低温所致,根吸收能力减弱,秧苗代谢缓慢, 2、叶绿素减少而叶片发红。 进行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催芽坐水种,或用机播,掏住腰窝,播在丰产期。 黄苗玉米苗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发生原因:种子不饱满,秧苗不壮;播种过深,出苗弱;密度过大,影响生育;土壤缺肥。 防止措施:选择良种,净度、纯度均在 98%以上,发芽率在 90%以上,并去掉秕粒、小粒、病粒,播前风、筛选,催芽播种,早间苗、早定苗,多铲多趟,合理追肥,促苗早生快发。 僵苗主要发生在 3 叶期前,苗不壮不新鲜,长的僵硬,黑根多、苗细弱,严重时叶死苗死。 地硬、僵硬,化肥用量过大,种肥过量,种、肥隔离不好,播后土壤干旱,生育不良,空秆、棒小、粒少等原因都可促使僵苗形成 3、。 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做到农肥、化肥、微肥结合,氮、磷、钾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结合,并合理灌水、除草、防病灭虫。 白苗一般从 4 叶开始,新叶基部叶色变淡,呈黄白色,56 叶时,叶片出现淡黄和淡绿相间的条纹,基部出现紫色条纹,叶肉变薄,呈半透明白色,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严重时叶片干枯,造成植株死亡,颗粒不收。 主要是土壤缺锌所至。 控制措施:一是锌肥作种肥,每亩用硫酸锌 斤,可与尿素、二铵、硝铵等混合均匀作种肥,但种、肥分开,防止烧苗;二是锌肥拌种,1 公斤硫酸锌拌 25 公斤玉米种子,方法是用 23 公斤温水,溶解 1 公斤锌肥,待全部溶解后,将锌肥溶液均匀地喷到玉米种子上,使种子表面都沾上锌肥,阴干后播种;三是叶喷锌肥,将 100150 克硫酸锌溶于 50 公斤水中,配成 度的硫酸锌溶液,在玉米苗期或拔节期喷施,每亩喷施量 10 公斤为宜。 专利查询。玉米异常苗的控制措施
相关推荐
米耕葵粉蚧于 80 年代末在河北省赵县、满城首先发现以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程度的提高,该虫已在河北省普遍发生,成为制约玉米增产丰收的主要害虫。 由于该虫早期在根部危害,不容易被发现,尤其大部分农民不认识此虫,从而导致危害加重,严重的造成绝收。 识别危害状:该虫一年发生 3 代,以第二代危害为主,其发生于 6 月中旬至 8月上旬,主要危害夏播玉米幼苗。 6 月中旬末,夏玉米出苗后,卵开始孵化为若虫
文名称:玉米旋心虫中文别名:玉米蛀虫拉丁学名:态特征:成虫为头部黑褐、鞘翅绿色的小甲虫。 体长 5 毫米,前胸暗褐色,上有小点刻,鞘翅具有绿色光泽。 足深黄色,腹部黑褐色。 雌虫腹末呈半卵圆形,略超过鞘翅末端,雄虫则不超过翅鞘末端。 卵椭圆形,长约 米左右,卵壳光滑,初产黄色,孵化前变为褐色。 幼虫黄色,头部褐色,体长 12 毫米,11节,各节体背排列着黑褐色斑点,前胸盾板黄褐色。 蛹黄色裸蛹
1、6 号高产栽培技术天泰 16 号是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06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 2006019 号。 该品种具在高产稳产、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等突出特点。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 98 天左右。 株型半紧凑,生长健壮整齐,平均株高 260 厘米,穗位高 99 厘米,全株 20 片叶。 果穗长筒型,大而均匀一致。 穗长 24 厘米
运作的基础。 客户部 在 向业户提供各项服务时 应高度重 视各项 制度的健全工作,以公司 制定的相关制度文本 为指导,尽快完 各项规章制度 和操作规程。 在制度 和业务操作流程 未出台之前, 客服部会 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的方法来临时规范各项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就应形成制度。 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服部 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 包括: 客服部主管 岗位职责、 领班 岗位职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