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水稻螟虫内容摘要:

治水稻螟虫,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分蘖期与穗期治螟并重,注重抓好螟虫危害“桥梁田”和越冬代螟虫防治,以压低基数,控制螟害率;因地制宜地推广抗螟品种和深水灭蛹、早稻稻草及时处理等栽培治螟措施;大力推广灯光诱杀技术;推行稻鸭共生、保蛛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 在药剂防治上,推广与合理使用安全、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治螟对口农药。 防治二化螟推广 剂、氟虫睛与三唑磷微乳剂、敌百虫、阿维菌素等药剂现混现用,争取大面积一代一次用药防治过关。 防治三化螟可选用氟虫腈加敌百虫、毒死蝉、三唑磷混配,并及时做好后续防治。 提倡不同药剂合理轮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禁止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下稻田。 氟虫腈在使用中要确保一季水稻上最多使用一次。 坚持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 防洽分蘖期二化螟,当枯鞘株率达 3时用药防治;防治穗期二化螟,当上代亩均残留虫量 500 条,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时,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防治三化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第一次药;防治三化螟枯心,凡亩均有卵块 40 块以上均应列为防治对象田;在三化螟重发区,水稻破口期与卵块孵化期吻合的稻田,均需用药防治一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