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的黑穗病内容摘要:
分布与为害】玉米丝黑穗病,分布广泛,是我国春播玉米区的重大病害。 由丝轴黑粉菌起。 【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 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 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 雄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 1 次,无再侵染。 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上越冬。 厚垣孢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行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 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植抗病杂交种。 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 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津粉,按种子重量的 种。 专利查询。玉米丝的黑穗病
相关推荐
风险① 组织考察(发布考察预告) 个别 谈话 发放征求 意见表 民主 测评 实地 考察 查阅 资料 专项 调查 同考察对 象面谈 报告考察情况 人事部门听取
1、尾巴”最近,有些农民反映一些地方的夏玉米心叶扭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呈牛尾巴或大鞭子状,问是咋回事儿,怎么解决。 就这个问题,隆尧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邵立侠做过专门调查,并进行过这方面的防治试验。 现请他给读者答疑解惑。 眼下,我省中南部玉米产区的夏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有些地块出现了玉米心叶扭曲不能展开的情况,严重的呈牛尾巴或大鞭子状。 一、主要原因 典蝇为害。 剥开外叶发现心叶基部已经皱缩
1 号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 123 天(需10有效积温 2700),株高 266 厘米左右,幼苗叶鞘紫红色,叶色深绿。 穗位高 100 厘米左右,果穗长锥形,穗长约 23 厘米,穗粗 米左右,穗行数 14,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达 40 克,出籽率达 87%,高抗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青枯病灰斑病,耐寒、耐热、抗倒性强,活秆成熟。 栽培要点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1、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秃尖的原因: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当的栽培措施。 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营养元素缺乏,例如缺磷钾,也会加重玉米秃尖,或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停止生长
有目的的进行培训。 并且于 5 月份开始每周三全员定时参加分公司财务处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在 6 月份、 9 月份还分别参加了省公司和国网公司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公司的各项治理制度,懂得了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要求,如何中国电力资料网更好地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等,进一步激发了干好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也为明年年初即将实施的新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考核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