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防火站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班,确保信息畅通。 值班室负责接收 市 、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发送的火点信息,及时通知火点所在乡 (镇) 防火领导小组,并要求迅速进行核实,及时反馈信息,并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必要时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 (一)报告程序 :报告程序分为初报和续报。 初报:确定火灾位置,第一次报警。 续报:继初报后,对火情继续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火灾发展情况随时向乡 (镇) 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报告内容:包括起火地点、火场风力、烟雾走向、火势大小、发展方向以及对蔓延趋 势的估计、起火地点的植被状况;扑火力量及附近的地理状况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火情,要按就近原则及时报告给当地村、畜牧站、乡 (镇) 草原 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积极参加扑救。 16 (三)发生下列火灾,应立即报告 县 草原 防火办, 县 草原 防火 办公室 必须及时上报 市 草原防火指挥部,指挥部立即报 市 人民政府 外省、本 市 外县火灾进入本 县 的; 重、特大草原火灾; 威胁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草原火灾; 威胁国家重点林区的草原火灾; 超过 24 小时尚未扑灭的草原火灾; 需要国家支援的草原火灾; 省 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的草原火灾。 各级防火组织接到报告后要根据火灾发展趋向,迅速 制 定扑火行动方案,立即组织扑火队伍扑救,并将火情及火场扑救情况向 县草原 防火 办公室 报告, 县 草原 防火 办公室 逐级上报。 应急响应 (一)响应程序 县 草原防火办公室接到乡 (镇) 人民政府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火灾报告后,立即报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由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根据火情,决定启动本预案。 迅速对火情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估,对扑火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派专业人员赶赴火灾现场,指导地方做好扑火工作; 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组织应急人员立即到位; 根据火情及乡 (镇) 草原防火领导小组申请,批准调运草原防火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17 根据火情,建议 县 人民政府召集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研究火灾扑救的紧急措施,调动扑火人员,调拨扑火经费和物资。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县 草原防火 站 接到草原火灾报告后,立即报告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并由总指挥签发《草原火灾信息》,报 市 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威胁林区的草原火灾,报 县 林业局;本 县 边界附近的草原火灾,通报本区相关 县 、县或相关省、自治区草原防火主管部门。 (三)通讯 县 草原防火 站 必须准确掌握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掌握各乡 (镇) 、重点村、防火点的防火办公室值班电话、主要负责人电话;乡 (镇) 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村防火组织必须准确掌握 县 草原防火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电话和基层防火组织的联系方式,主要负责人电话;防火办值班保持电话 24小时畅通。 县 电信局必须保证草原防火期、高火险期及抢险扑救工作中,火警及扑救指令的及时、准确传递,根据 草原 防火指挥部的安排,及时向社会发布 草原 防火信息。 县 广播电视局要负责协调新闻系统做好草原防火宣传指导,并在草原防火期、高火险期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发布火险天气预报。 火场指挥 (一)灭火指挥 火灾指挥程序: 县 草原 防火指挥部 — 县 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 18 火险区指挥中心 — 火场前线指挥部 — 扑火队员。 发生草原火灾后,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立即召集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火情,调度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扑火工作,同时指令火灾发生地乡 (镇) 人民政府和 县 草原防火办公室共同成立火险区指挥中心,由火灾发生地乡 (镇) 人民政府的行政一把手任指挥员,负责指挥草原火灾的扑灭工作。 火险区指挥中心成立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按照扑火预案制定“现场扑火方案”,并成立火场前线指挥部,由火灾发生乡 (镇) 分管草 原防火的领导担任指挥员并迅速赶赴火场进行指挥。 指挥部成员要服从火险区指挥中心的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投入到草原火灾扑救工作中,前线指挥部要随时掌握火情变化和扑救情况,并向火险区指挥中心上报信息,同时可按需要成立扑火组、通讯联络组、火情调查侦破组、后勤供应组等。 前线指挥部、火险区指挥中心要及时、准确的逐级上报火情信息,严格执行上级的扑火命令。 火灾扑救现场处置 火场变化瞬息万变,火场前线指挥员不能全面掌握火场变化,就不能使用好兵力,将火灾迅速扑灭。 所以,火场前线指挥部的首要问题是先掌握火情,根据 各种因素分析判断火场的发展趋势,制定灭火方案,布置各扑火队的作战行动。 要准确掌握火的蔓延方向、草原可燃物类型、火场周围情况和灭火可利用条件,如河流、公路、农田及防火带等。 要准确掌握火场面积、火场周边火强度、火焰高度、火锋对 19 流柱高度及火的发展趋势。 准确掌握天气条件:火场风力、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 及时进行形势分析:绘制火场区域草图;选择和确定灭火队伍的数量及最佳行进路线;火场指挥员要清点人数,亲自进行火场实地勘察,确定灭火方案,下达灭火任务,明确灭火及看守火场方法,布署 联络方法及集合地点。 及时修订灭火方案:灭火时,应根据火场的变化、扑火过程的发展,随时修订扑火方案,以适应灭火的需要。 扑火战略、战术及技术 扑火战略 扑火战略的制定应根据火势发展和环境条件,综合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而制定。 扑火战略应依据火场的风力、风速、风向、可燃物类型、干湿状况和地形等条件,充分利用限制火灾进展的自然障碍物,优先考虑重点区域的保护,充分考虑扑火力量和运输能力,着眼全局。 制定扑火战略要突出体现“快、早、少、净”四字方针。 “快”就是制定扑火战略要快,扑火行动要快,指挥员下定决心要快;“早”是早扑灭;“少”是少损失,尽量减少火灾的燃烧面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净”是将火灾干净彻底的消灭,保证不复燃,不打回头火。 制定扑火战略应包括确定控制燃烧区域;确定扑灭关键地段、 20 扑灭非限制进展地带、扑灭限制性进展地带、全线清理等四个扑火战略阶段;确定扑火策略。 初定的扑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随时修改补充。 扑火战术 扑火战术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八个原则: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先控 制后消灭、捕捉战机速战速决、集中力量保重点、坚持“四先” ( 先打火头、先打草塘火、先打外线火、先打明火 ) 合围、以打为主打烧结合、主动进攻积极防御、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等原则。 扑火战术包括:一点突入,两线用兵战术;多点突破,分击合围;递进分割,超越突击战术;全面包围,重点用兵战术;利用依托,以火攻火战术。 为了确保扑火战术应用得当,保证战术运用成功,达到快速扑灭火灾的目地,前线指挥部要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现场的各种因素,迅速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地战术选择。 扑火技术 ( 1)低矮或稀疏草原火的扑 火技术。 凡火焰不高出 50厘米的低矮稀疏草原火采用二号工具和风力灭火机直接灭。 ( 2)高草地或塔头地草原火的扑火技术。 火焰高度超过 1 米 的高草地或塔头地采用小组独立作战,实施连续递次向火焰猛吹的技术,直至火熄灭。 扑火组由 3 ― 6 人组成,配备 3 台风力灭火机。 ( 3)林草结合部草原火的扑火技术。 集中优势兵力控制并消灭主火头;选择有利地形、运用有利风向,提前在火的下风头点燃或 21 开设阻火隔离带;不失时机扑打下山逆火;充分利用天然阻火隔离带。 ( 4)复杂地形草原火的扑火技术。 在熟悉火场地形特点和火 灾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火灾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对初发阶段火灾采取合围,边灭边清;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抓住火灾向河流、沼泽、道路、阴坡、下山及湿度较大、火势变弱的有利时机全力扑打;利用早晚和夜间火势弱的有利时机全力扑打;利用有利的风向抓住火向逆风烧的有利时机,快速扑打。 ( 5)高能量草原火的扑火技术。 高能量火不宜直接扑救。 应采取间接灭火方法进行扑灭。 主要有开设防火沟、开设隔离带、点烧迎面火、控制两翼等方法。 ( 6)大风天草原火的扑火技术。 先打尾火和两侧的侧风火,打一段,清一段,巩固一段,保证不复燃;在火头前方, 待风速降低时,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扑灭;利用依托条件采取点迎面火的方法将火扑灭,择弱避强,严防流火。 发生特重大草原火灾,采取一般火灾管理措施无法控制时,宣布全县进入紧急状态,由县 人民 政府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火场清理 火灾扑灭后,火场里还残留着余火,特别是未燃烧尽的牲畜粪便必须彻底消灭,否则就有可能引起余火复燃而造成更大的火灾。 火场清理分初步清理和彻底清理两个阶段。 初步清理:要根据火场面积、火势强弱确定打清的兵力配置。 当火 22 势弱,火场面积小,可采用“ 1— 1”兵力配置,即一名扑火队员扑打明火, 一名扑火队员跟进清理火线;当火势强、火场面积大,可采用“ 2— 1”或“ 3— 1”兵力配置。 彻底清理:必须集中全部扑火队员沿火线逐段、反复、彻底清理。 火场清理标准: 清理火场的标准必须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经检查验收,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后方可撤离火场,并留下少量人员继续对火场巡查 1— 2 天。 火场救护 火灾现场救护、后方支援及应急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护由乡(镇) 人民政府负责。 县 卫生局和乡 (镇) 人民政府要组织医务人员赶赴火场,进行防疫和伤病救护、治疗与护送工作,对在扑火过程中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外 伤出血、烧伤、冻伤、骨折、毒蛇咬伤、中暑等病症,应及时做好火场救护或转送就近医院治疗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持扑火兵力的整体战斗力。 撤离火场 撤离火场是指扑火队伍撤出并离开火场的行动。 较大的火场往往是军、警、民兵协同作战,因此撤离火场的组织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 撤离前要做好如下准备: 报告:撤离前应先征得前线指挥部的批准。 如单独在一个方向,又远离前线指挥部,无法联络时,应由在火场的指挥员决定。 23 留守:火灾扑灭后,火场要留有看守人员,扑火队伍在撤离前,应留看守人员进行火场监护,火场指挥员要 向看守人员交代清楚注意事项或易燃地段。 清查:撤离火场前,指挥员必须认真严格地清点人数,检查物资装备,保证来多少,撤多少(除留看守人员)。 按照安全、方便、快捷原则选定撤离方向和路线。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乡 (镇) 人民政府或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群众扑救。 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扑救草原火灾,不得动用未成年人、孕妇和残疾人参加。 应急结束 火灾被扑灭、人员撤离火场后,由乡 (镇) 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向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经指 挥部领导批准后,由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中国人民 武装警察 驻 合作 部队及草原防火队伍为主要骨干和中坚力量, 县 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及其所属单位人员协助,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加强对草原防火指挥人员、草原防火专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