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xx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本题涉及二氧化氮的颜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硝酸的性质等方面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较简单. 11.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X( g) +3Y( g) ⇌2Z(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 X、 Y、 Z的浓度都相等 C. X、 Y、 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 X、 Y、 Z的分子数之比为 1: 3: 2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 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 解: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故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A错误; B.平衡时 X、 Y、 Z的浓度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 X、 Y、 Z的浓度都相等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B错误; C. X、 Y、 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C正确; D.平衡时 X、 Y、 Z的分 子数之比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 X、 Y、 Z的分子数之比为 1: 3: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 12.如图所示的某有机反应,其反应类型为(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 【考点】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为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根据反应机理来分析. 【解答】 解: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为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而由于反应的机理可以看做是乙醇中的﹣ OCH2CH3取代可乙酸中的﹣ OH,故又属于取代反应,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加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根据反应机理来分析反应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3.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实验 ① 中溶液变黄色 B.实验 ② 试管中混合溶液变红色 C.实验 ③ 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色 D.实 验 ④ 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二价 Fe离子和三价 Fe离子的检验;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B.铁离子和 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 C.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解答】 解: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碘离子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溶液变蓝色,故 A错误; B.铁离子和 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该现象可以检验铁离子,故 B正确; C.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所以烧瓶内溶液变红色,故 C正确;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所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故 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涉及氧化还 原反应、官能团的检验、离子具有等,熟练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及现象,注意D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为易错点. 14.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B.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可用作燃料 【考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分析】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到几十万; C.乙醇的燃烧、催化氧化都是乙 醇发生的氧化反应; D.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 【解答】 解: A.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不同,故 A错误;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达不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级别,故 B错误; C.乙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如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 C错误; D.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可用作燃料,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醇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乙醇的结构、性质、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5.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molL﹣ 1KCIO3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 NA B.标准状况下, H2O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A C. 16g O2与 16g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D. 1 mol Zn变为 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 KClO3是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溶液中无氯离子;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C. 依据氧元素守恒计算分析判断; 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1 mol Zn变为 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2个; 【解答】 解: A. KClO3是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溶液中无氯离子,故 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H2O含有的分子数目不是 NA,故 B错误; C.依据氧元素守恒计算分析判断, 16g O2与 16gO3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相同,所以氧原子数目相等,故 C正确; 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1 mol Zn变为 Zn2+时失去的 电子数目为 2NA,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的计算应用,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16.黑火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干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反应方程式为S+2KNO3+3C=KS2+N2↑+3CO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在反应中被还原 B. S和 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 CO2是反应的氧化产物 D. K2, S和 N2都是反应的还原产物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反应 2KNO3+S+3C═ K2S+N2↑+3CO 2↑ 中 N、 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 KNO3和 S为氧化剂,生成的 K2S和 N2是还原产物, 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 C为还原剂,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 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故 A错误; B、反应 2KNO3+S+3C═ K2S+N2↑+3CO 2↑ 中 N、 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 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 C为还原剂,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 C正确; D、 N、 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 KNO3和 S为氧化剂,生成的 K2S和 N2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物质在反应中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O32﹣ +2H+=H2O+CO2↑ B.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 Al3++3OH﹣ =Al( OH) 3↓ C.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Fe+3Ag+=Fe3++3Ag 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H3COOH+OH﹣ =CH3COO﹣ +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B.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C.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 Ag; D.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解答】 解: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CaCO3+2H+=Ca2++H2O+CO2↑ ,故 A错误; B.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Al3++3NH3. H2O=Al( OH) 3↓+3NH 4+,故 B错误; C.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Fe+2Ag+=Fe2++2Ag,故 C错误; 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CH3COOH+OH﹣ =CH3COO﹣ +H2O,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 ,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 检验是否含SO B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 NaOH固体,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是否含 NH C 加热分别用 SO2和 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探究 SO2与 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 D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铜的试管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 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永久性; D.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解答】 解: A.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原溶液中不 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 A错误;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 B错误;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永久性,所以加热分别用 SO2和 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来探究 SO2与 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故 C正确; D.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用浓硫酸和蔗糖检验浓硫酸的脱水性,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气体检验、物质性质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实验原理是解本 题关键,注意从物质性质、实验评价来分析解答,注意二氧化硫和次氯酸漂白性区别,易错选项是 A. 19.下列有关于 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红热的铁丝在 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工业上用 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D. 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A.依据氯气的颜色、密度等物理性质解答; B.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 C.氯气与氢氧化钙反 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 【解答】 解: A. 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故 A正确; B.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产生红棕色的烟,故 B错误; C.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工业上用 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 C正确; D. 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l2+H2O═ HCl+HClO,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熟悉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Cl CH2Cl2+H2 B. H2C=CH2+Br2→CH 3CHBr2 C.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