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分析】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 解: ① 化学反应过程中 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 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 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 ④ 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故选 A 13.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D.服用含 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 确.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4.乙酸乙酯( 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是有 14 个原子构成 B.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 16 D.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 A、根据乙酸乙酯的 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 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 1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 ):( 18 ):( 162 ) =6: 1: 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乙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 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 t2℃ 时, 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 t1℃ 时, 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5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通过固 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 ① 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解答】 解: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 A正确; B、在 t1℃ 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B正确; C、由于在 t2℃ 时, 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 C正确; D、由于在 t1℃ 时,乙的溶解度是 25克,即在 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25克乙,故 D错误; 故选: D. 16.把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反应后的质量( g) X A. a和 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 X的值是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 量增加了 ﹣ 4g=,是生成物; a质量减少了 ﹣ =,是反应物; 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 2克,所以 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 b的质量为 ﹣ 2g=,反应物是 a和 b,生成物是 c,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解答】 解: 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 a和 b;故 A说法错误; B、 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说法错误; C、 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 b的质量为 ﹣ 2g=,故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 a和 b,生成物是 c,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 C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題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 6道小题,每题 2分,共12分) 17.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将一块生石灰投入到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烧杯外壁发烫 B.用导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蕊变红;加热,溶液又变成紫色 C.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点燃一片棉布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 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 A、根据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没有挥发性解答; D、根据棉布中没有蛋白质解答. 【解答】 解: A、生石灰溶于水放热,将一块生石灰投入到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烧杯外壁发烫,故正确; B、用导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使石蕊变红;加热溶液碳酸分解,溶液又变成紫色,故正确; 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没有白雾,故错误; D、棉布中没有蛋白质,点燃一片棉布不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错误. 答案: AB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索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B.酸雨的 PH小于 7,所以 pH 小于 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D.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 、危害及防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判断考虑; B、根据正常雨水的 pH为 ,酸雨的 pH小于 ; C、根据酸的性质考虑;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正常雨水的 pH为 ,酸 雨中因溶解了二氧化硫其 pH小于 ,故选项推理错误. C、由于酸溶液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酸溶液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具有许多共性的性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 19.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 +乙 =丙 +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 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顺序之分. 【解答】 解: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对2NaOH+CO2═Na 2CO3+H2O来说,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时,则丁一定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或丁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20.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取样,滴加 Ba( NO3) 2溶液,观察现象 B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 通过无水硫酸铜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 pH=7 D 探究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 A、根据硫酸钾溶液能与 Ba( NO3)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 Ba( NO3) 2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无水硫酸 铜遇到水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 A、硫酸钾溶液能与 Ba( NO3)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 Ba( NO3) 2溶液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所以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的 方法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水蒸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镁>铜;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镁>银;但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 D.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加热一 定质量的碳酸氢钠 B. 等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图 C. 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老师的讲课声,其声音主要是靠 传播的,狗睡觉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更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声音是由 传播的。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 — 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嫂”字用 部首 查字法应查 ( ) , 除 部首 外有 ( )笔。 ( 2 分) 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2 分) 坎坷( ) 明白( )
是。 ( 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 C 装置,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的 地 方 是 , 有 关 反 应 的 符 号 表 达 式 ________。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 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 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5)常温下
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 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 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 投降。 王仁甫端 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 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
会议。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内容。 ( ) A.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 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 C.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D.苏联承诺对日本作战 2 国家主权从来都是不容侵犯的。 在同一年,中国和巴拿马分别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了澳门和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 ) A. 英国、美国 B.法国、英国 C.葡萄牙、美国 D.英国、葡萄牙 2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 3%
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 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 7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 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