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xx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淀生成,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 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酸碱盐的溶解性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两种单质的质量比为 3: 2 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了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改变 【分析】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 A正确; B、反应中两种单质的质量比为( 323 ):( 282 ) =12: 7,故 B错误; C、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有氮气生成,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了,故 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改变,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 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8.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B.鉴别奶粉与淀粉﹣﹣滴加碘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C.鉴别食盐和苏打粉﹣﹣加水溶解,滴加食醋,观察有无气泡生成 D.鉴别海水和自来水﹣﹣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的生成 【分析】 A、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 C、根据苏打和醋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解 答】 解: A、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有烧纸味的是棉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A正确; B、取样品,加入碘液,溶液变蓝色的是淀粉,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奶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取样品没加入醋酸,有气泡产生的是苏打,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食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硝酸银,都会出现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下列除去杂 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O2 CO 灼热的铜网 B NaCl溶液 MgCl2溶液 过量烧碱溶液,过滤 C 铁钉 铁锈 适量稀硫酸,洗涤、干燥 D 熟石灰 石灰石 高温煅烧 A. A B. B C. C D. 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灼热的铜网不 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MgCl2溶液能与过量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锈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 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某化学小组将一定量的 Mg、 Fe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 Fe2+、 Ag+ B.滤渣中一定含有 Mg、 Fe、 Ag C.滤液质量一定小于原溶液的质量 D.滤渣中一定含有两种固体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 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可以据此分析该题. 【解答】 解: Mg、 Fe的混合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则镁和硝酸银溶液先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当镁完全反应后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现在溶液为浅绿色,说明 铁参加了反应,故镁全部反应完,所得到的滤渣一定不含有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 A、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 Fe2+,不一定有 Ag+,故错误; B、所得到的滤渣一定不含有镁,故错误; C、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银的相对原子质量,原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液质量一定小于原溶液的质量,故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有铁,一定不含有镁,故错误. 答案: C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 据所给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1.易拉罐罐体常为镁铝合金制成.将 10g镁铝合金与一定质量的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后得到 58g不含结晶水的硫酸盐固体,则同时生成的氢气为( ) A. g B. g C. g D. g 【分析】 恰好完全反应时,镁铝合金完全转化到硫酸盐固体中,根据镁元素和铝元素及其硫酸盐固体的质量,可以求出硫酸根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 解答】 解:在 H2SO4中,氢元素和硫酸根的质量比为: 2: 96, 58g硫酸盐固体中,镁元素和铝元素的质量占 10g,则硫酸根的质量为: 58g﹣ 10g=48g 设当硫酸根的质量为 48g时,氢元素的质量为 X, 则有: 2: 96=X: 48g, X=1g, 这 1g氢元素完全转化成氢气,所以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1g.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硫酸中的氢元素完全转化为氢气,镁和铝完全转化到硫酸盐中去. 二、非选择题(共 7小题,满分 38分) 12.请从小苏打、熟石灰、硫酸、生石灰、盐酸、氯气中选择合 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CaO ; ( 2)一种不易挥发的酸 H2SO4 ; ( 3)常用作食品发酵粉的盐 NaHCO3 ; ( 4)可对自来水消毒的单质 Cl2 .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1)生石灰,也就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干燥剂,故填;CaO; ( 2)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 H2SO4; (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填: NaHCO3; ( 4)氯 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故填: Cl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3.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的且乙醇( C2H5OH)含量在 %( vol)以上的饮料,包括各。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xx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压强变小,气球胀大; D中烧杯的液体倒流入锥形瓶内。 选A 19.国土资源部 2017年 5月 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下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 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 B. q一定是 CO2 C.通常状况下, r是一种液体 D. m与 n、 p与 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结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元素的化合价、并计算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 解: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物是甲烷和水,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得: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x的数值为 3,故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而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 A错误; B、反应中甲
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 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 7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 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掌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学会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8.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解决此题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是溶液质量减小.只有同时具备以上 两个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选择.
小 ( 2) 如 图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 2分) 3. 某同学在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 B、 C、 D、 E、 F、 G共 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实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 s. (1)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打下 B
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下同 )。 ( 2)可用作致冷剂的氧化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OH。 CO2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1)属于碱的是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 2) 可用作致冷剂的 氧化物是 固体二氧化碳化学 式为 CO2 14. 元素周期表中,某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