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栽培内容摘要:

1、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 具镇静、利尿、降血糖、抑菌、预防胃溃疡及松驰平滑肌、强心、抗肿瘤之功效。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类( 一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吟、氨基酸、卵磷脂等。 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海拔 502800 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 米分布较多。 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 1035 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 5080 厘米。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 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茯苓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 5060、土壤含水量在 253 2、0为宜。 云南作为茯苓的主产区,产量高、品质好。 今年药材市场对茯苓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价格也在上涨,茯苓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 云南山地多,气候适宜茯苓生长,产量也比较高,是云南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 以下介绍茯苓的山地栽培方法,以供参考:一、栽培场地的选择茯苓栽培场地适宜选在海拔 600900 米的山坡上,坡度 1530,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 窖长 80100 厘米,窖宽3050 厘米,窖深 6080 厘米,窖间距为 2030 厘米。 苓场四周应开挖排水沟。 二、栽培料及菌种准备1备料:于头年秋冬季节将松树砍下,剥皮以利干燥,到 5 月份左右把段木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数 3、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以备接种。 2菌种准备:茯苓菌种应选择生长一致、健壮的母种,适宜的栽培料配方为松木屑:麸夫:石膏粉:蔗糖762211,含水量在 65左右。 三、栽培管理1接种接种要选晴天,将窖内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入木段尖端,接种后及时覆土 3 厘米。 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一层树皮及树叶,迅速覆土。 此期要特别防止白蚁为害,检查菌丝是否生长,如果菌丝没有生长的要及时补上。 接种后 23 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木段,以防折断菌丝。 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常出现裂缝,应及时补土填缝保苓并除去杂草。 2管理接种后 15 天内要注意人为因素的干扰以 4、及虫兽的破坏,让菌丝有良好的定植环境。 菌丝开始萌动生长后以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清除杂草尽量减少杂草与茯苓的营养竞争。 茯苓生长期主要危害虫害是白蚁,严重者往往把松段蛀空,致使茯苓菌丝生长得不到足够营养物质,形成不了菌核,或形成的菌核不大,甚至干腐,使产量大减。 防治方法:选栽培场地时避开蚁源,清除腐烂树根和清除杂草;经常在茯苓栽培场内扒开部分窖,检查窖内有无蚁路,段木是否被蚁蛀食。 栽培地周围挖 1 道深 50 厘米、宽 40 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入坑,每月查杀 1 次白蚁。 收与加工茯苓是多年生真菌,成熟与否主要看菌核颜色的深浅,当茯苓尚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 选晴天采挖,采挖时要保持整个苓的完整,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每隔3 天翻动 1 次,利于透气,干燥。 商品茯苓去净外皮,成正方形块、厚薄均匀、色白者为优。 茯苓贮存在雨季最易受潮,发生黄色霉斑,甚至霉烂,故应贮于阴凉、干燥处,但不宜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风干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保持水分 1519、相对湿度7580。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