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曲霉菌内容摘要:
1、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曲霉属。 该霉菌是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一种常见污染杂菌,曲霉种类多,生长速度快,黄曲霉多发生在试管菌种生产及保存过程中的棉花塞上,在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及原种母种生产过程中以黑曲霉发生较多。 症状培养料染曲霉菌后,料面或棉花塞上长出黑色或黄绿色的颗粒状霉层,即分生孢子链团,菌落呈粗粉粒状。 曲霉菌与菌丝争夺基质营养,并且分泌有机酸和毒素,抑制菌丝生长。 病原该病菌的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包括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两种病菌。 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不一样,黑曲霉菌的菌落为灰白色,绒状,逐渐转为黑色,在培养基上出现鲜黄色着色区。 菌丝透明,有分枝和分隔,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梗直立生长,在梗顶形成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短棒状,梗顶串生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曲霉病菌分布广泛,多生活在有机质中,经气流传播,在菌种生产中培养基灭种不彻底,会引起曲霉菌的污染。 曲霉菌生长适温为 20相对湿度为 65间,近中性。 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空气湿度较高,栽培室通风不良有利于曲霉菌的污染。 试管菌种保存在通风不良温度高的环境下,其棉花塞上容易发生曲霉菌。 防治方法(1)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控制水分的含量。 加入 2%左右的石灰、1%的石膏和 多菌灵,最好进行 2次发酵。 (2)待生产结束后,栽培场地要及时进行消毒,清理各种杂物。 用 10%的新鲜石灰水涂刷墙壁、房顶及床架等用具,再在地面上撒生石灰粉,在栽培期间,定期喷洒脱 锰酸钾或 3%炭酸,一般 53)化学防治发现菌床培养料上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霉菌时,及时用 基托布津、森锌或 菌灵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也可用 2%甲醛和 5%石炭酸混合液处理侵染部位能抑制杂菌生长。 常用药剂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菌灵。 专利查询。茯苓曲霉菌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xx教科版品社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1海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 √) 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 ) 2020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 ,进入了长寿国家。 (√) 2 2020 年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上了 30 万亿元的新台阶,位居世界第六。 () 2据有关资料显示,西部开发的水能资 源约 亿千瓦,占全国的 82%。 () 2我国第一座核电站 —— 秦山核电站。 ( √)
20xx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跟踪测试三版含解析
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 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 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 [注 ] 1945 年 8 月 9 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 本文获 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4 分 ) 答:
蜂蜜236超甜玉米种植采收要点
1、36超甜玉米种植采收要点 蜂蜜 236超甜玉米是超甜型果蔬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早熟。 云南播种,植株整齐、矮壮,节间短、穗位低,正季 6585 天可收青穗。 规范种植管理,在温光水肥良好的种植地,亩产青穗 12001500 千克。 鲜籽粒淡黄色,香甜脆嫩,营养丰富,可熟食:生食或速冻加工。 一、适种环境选择光照充足、土层厚、墒情和肥力好的土壤,与其他玉米隔离(相距 400米或者错开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