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南北山区条锈病普发流行 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内容摘要:
1、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近日,县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北两山普发流行,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一步加重,麦红蜘蛛仍在中低海拔阳坡及川台地取食为害,麦蚜在北部干旱山区始发为害。 一、调查情况:1小麦条锈病:随着气温的迅速回升和降水的增多,小麦条锈病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 目前发生面积 16 万亩,病田率 45%,病点率 88%,普遍率 6%,严重度 10主要发生在南北两山梁顶及二阴田块,多以发病中心和病带的形式显病,发生程度南山明显重于北山。 由于 4 月 20我县普降雨雪,田间湿度骤增,致使南部山区的白家湾、武家河及磐安等乡镇海拔 1600地带越 2、冬菌源大量显病,病田率高达 78%,病叶普遍率达 38%,部分早期防治不力的田块基部叶片全部发病,并形成二次侵染蔓延到中上部叶片,田间菌源相当广泛,发生形势极为严峻。 据气象预报:我县 5 月份降水正常略少,气温偏高,目前小麦正处拔节孕穗期,田间环境及气候条件都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极为有利,随着川陕外来菌源的入侵,预计小麦条锈病五月上旬将在我县南部山区、北部高山区及渭河川区中度流行。 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侵害基部叶片和茎杆,情况严重时,感染中部叶片,破坏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部分群众对该病害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其发生情况十分严重,近年来已上升为我县小麦上 3、的第二大病害。 目前小麦白粉病在我县山川均已发生,尤其在一些水肥条件好、密植的田块发生相当严重。 其中川水地病田率 82%,平均病株率 病叶率28%;东北山区病田率 平均病株率 48%,病叶率 16%,个别密植田块病叶率 28%;南部山区病田率 病株率 46%,病叶率 18%。 3、麦红蜘蛛:随着小麦的拔节生长,麦红蜘蛛田间虫量呈减退趋势,目前主要发生在川台地及北部山区中低海拔阳坡地带,无风温暖时日百株虫量可达 500。 4、麦蚜:据调查,在南北两山阳坡低海拔区,麦蚜开始取食为害,虫田率 8%,目前零星发生。 防治建议:1、当前是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控制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条锈病的控制上我们必须树立“全县一盘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继续采取“打点保面,打南保北,打山保川,群防群治”的策略,各乡镇要在密切监测病情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力争在 5 月上旬完成一次全面普防,以减轻后期防治压力,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亩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 20%三唑酮乳油 50水 4050 公斤均匀喷雾即可。 2、麦红蜘蛛和麦蚜的防治选用 40%氧化乐果乳油 2000 倍、或用 25%蚜螨清 40升兑水 45斤、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专利查询。甘谷南北山区条锈病普发流行 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
相关推荐
,给后人提 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B.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是美国摆脱了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并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坚决辞职,为民主树立的光辉典范 C.周恩来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志,并于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并肩战斗,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给后人留下了勤劳、俭朴、谦虚地崇高形象 D.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当时并没有被当权者重用,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3蔗) 选育单位: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990007。 品种来源:母本:0;父本:福农 57征特性:植株直立,叶姿中等紧凑,中大茎,节间长丰满,圆筒形。 茎遮光浅红色,见光后紫色,背蜡粉,芽卵园形,顶端达生长带,无芽为。 生长带突出,呈青绿色。 叶片弧形伸出,叶鞘绿色,无 57号毛群,具内叶耳
A 【解析 】 试题分析 : 题 干表述了中华文化的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几千 年 的发展 历程 中,文化的力量深深镕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而且结合时代精神,在不断的创新,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 的 生活方式和发展 道路 也具有深刻影响, ①③④是 正 确的, ②是 错误的, 其他 国家的文化也强大 , 排除, 故 选 A。 考点:灿烂 的中华文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 3分) ( 1) 至发电时止 . . . . .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 2)我已 歼灭 . . 及 击溃 . .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15.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 3分) 16.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
2、双季杂交早稻的播种量大都在 1567上,高的超过2067季晚稻的播种量一般在 1567上。 播种量普遍高于培养壮秧要求的 20%,且均匀度差。 移(抛)栽时,秧苗期发生的分蘖已经死亡。 双季水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效分蘖期短,保证基本苗和基本蔸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证。 就高产而言,双季杂交早稻应保证基本苗 67 万/667含秧田分蘖),基本蔸 2,即用种量 67季杂交晚稻应保证基本苗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