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苗床建设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地下加温式和地上加温式。 (1)地下加温式:选择背风向阳、灌溉方便的地方,建造东本长 10 米、宽 6 米的塑料大棚。 大棚后墙高 ,两山高 ,前沿插 3 个 45 厘米高的木桩搭放木架,铺塑料薄膜。 北坡盖草苫,向阳面铺塑料薄膜(单、双层均可),后墙留 3 个 40 厘米、宽 24 厘米的通风窗。 在烧火炕一端的山墙上留 1 个 30 厘米见方的通气窗(平时封闭保温,降温时打开),在另一山墙上留 1 个 高、宽80 厘米的门,悬挂 2 个草苫。 门下筑一高 20 厘米门坎防风。 为了防风,薄膜下横竖几条木杆钉成木架,膜上用木条钉紧,再用铁丝或绳把塑料薄膜网紧。 北坡与向阳面的交接处及按 2、在两山墙上的 塑料薄膜要用麦秸泥糊严,以防漏气。 在山墙外的管理室内距墙 处,挖 1 个 深的 见方的烧火坑。 在坑内建一煤柴两用的吸风灶,炉膛建在墙外坑内,高 80 厘米,宽 50 厘米,出炉渣口高 33 厘米,进火口与主火道接通处的坡度是 45 度。 炉齿 8 根,长 50 厘米。 火道建在墙内 24 厘米深处,主火道长 530 厘米,宽 24 厘米,两端深 57 厘米,中间与炉膛相接处深 90 厘米。 主火道与山墙平行,与火炉进火道垂直。 主火道中间与炉膛连接处有个分火鼻。 连接主火道挖进火道、回火道各4 条,两边进火道距墙 24 厘米。 进火道与主火道相连处深 57 厘米,进火道与回火道相连拐弯处深 3、27 厘米,回火道出口处深 20 厘米,在主火道和进火道内沟墙上距地面 22 厘米处挖 6 厘米深 3 厘米宽肩台,横棚机瓦于肩台上,糊上麦秸泥。 回火道边削成上宽下窄呈倒梯形,棚上树枝,糊上麦秸泥。 火道修好后试火,防止堵塞。 4 条回火道尾部伸到墙外,形成 4 个烟囱(直径 20 厘米,高130米),每个烟囱口预备 1 块砖,以备调温时使用。 火道砌好后,先用细土填平火道上的沟,再铺 20 厘米米厚的牛、马粪,粪上盖 3 厘米厚的肥土,打成小畦;3 月上旬排薯,排薯前先将床温升到 25 摄氏度,种薯用 54 摄氏度温水浸 10 分。 1 平方米排种薯 40 千克克。 排薯后每个大棚浇水 1500 千克 4、,薯种上盖 4 厘米米沙。 当床土温度上升到 33摄氏度时封火,待温度回升到 35 摄氏度氏度,保持 3 天,床温下降到 35 摄氏度氏度时,保持 3 天。 温度降到 31 摄氏度氏度时,保持5 天。 当苗高 6 厘米时,温度下降到 28 摄氏度- 26 摄氏度。 剪苗前温度下降到 24 摄氏度一 22 摄氏度。 排薯到剪苗以 25 天为宜。 (2)地上加温式:地上加温式塑料大棚与地下加温式塑料大棚不同之处是火道走在大棚前墙边。 它是用土坯或砖垒成的一条 40 厘米见方的绕前墙至山墙和后墙的火道。 火道下用楞砖架起,烧火口设在墙外一头,在烧火口的同一端后墙处170 厘米米的烟囱。 烧火坑挖在墙外,火膛与火道相接 5、处坡度为 45 度。 在棚内烧火口上安一口大锅,煮水散发蒸气,用以增加棚内湿度与温度。 靠烧火坑的一侧留 l 个高 50 厘米、宽 60 厘米的门,另一端设 1 个 60 厘米见方的气窗,以便观察棚内情况和排放热气。 大棚应建在肥沃地上,排薯前先施优质粗肥,后进行深翻平整、浇足底墒水,再后打成南北畦。 畦宽 180 厘米米,埂宽 20 厘米米,畦面做到细平疏松。 栽春薯前 1 个月排薯,排薯前 2 天生火加温。 土壤持水量保持 80%,排薯前进行温汤浸种。 种薯头向北斜排在畦内,薯块间隔 1 厘米左右,1 平方米排种薯 20克,排薯后用温水喷洒。 水渗下后用腐熟草粪和细土各半,掺匀后盖在薯块上(2 厘米米厚) 6、即可。 排薯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薯烧大火,5 天棚内气温上升到 50 摄氏度氏度,地温达到 29 摄氏度氏度,15 天苗出土,以后地温稳定在 20 摄氏度左右。 加温时如棚内湿度大,锅内可先不放水,以提高棚内温度。 如湿度过小,会影响出芽,锅内应加水增湿。 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 40 摄氏度应打开棚门散热。 栽薯前 5 天进行炼苗。 甘薯火炕育苗火炕育苗是春薯区的主要育苗方法。 火炕的形式与规格构造各地虽有较大的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升温快、保温好,不受低温的限制,可以提早育苗;可根据育苗需要调节温度,保证早出苗,多出苗及时供苗,并能节约种薯。 建造火炕的具体做法是:炕长 450 厘米米,宽 230 厘米米,一般 7、长为宽的 2 倍。 炕墙高40 厘米米,墙厚 30 厘米左右。 顺炕的方向中间挖主火道沟通灶口处深80 厘米,炕尾深 50 厘米,横火道沟在墙角处深为 30 厘米,回烟道沟在炕首处深为 18 厘米。 主火道、横火道、回烟道宽度为 60 厘米米。 从火道沟中间向下挖 25 厘米见方的火道。 于炕首外侧挖烧火坑并建炉灶,灶顶要低于火道底部,使其与火道有较大的坡度。 主火道挖好后,即可在火道沟上密铺秸秆抹泥,在炕首 100 厘米内应铺 3 层秸秆抹 3 层泥,100 厘米米可减为各 2层,以后为各 1 层。 主火道盖好后再挖横火道和回烟道,并在墙外回烟道修好烟囱。 然后松土,填床土整平即可,再后生火升温,排薯。 冷床 8、双膜覆盖甘薯育苗 甘薯双膜育苗法是在薄膜覆盖冷床育苗的基础上,畦面上再覆盖地膜的育苗方法。 即“天膜加地膜”。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首要环节。 只有育好苗,才能保证适时栽插;只有充足的薯苗,才能保证种植面积和适宜的密度;只有壮苗,才能保证丰产。 因此,要力争做到早育苗、育足苗、育壮苗。 现介绍一种节能、省工、简便易行的甘薯育苗方法,即冷床双膜育苗技术。 该技术比冷床单用薄膜覆盖采苗量 1 平方米增加 300 株,出苗提早 3 天,而且苗齐、苗壮。 其操作技术如下:(1)选好地,施足基肥,做好畦:育苗地块一般要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有利排水、土壤疏松和 3 年以上没有种植过甘薯的肥沃土地,在冬季或早春结合施 9、足基肥(每亩 3500 千克克优质粗肥),深翻一遍,排种前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宽畦。 一般畦宽 1 为宜,不要过宽,宽了用地不经济;但也不要过窄,窄了管理不方便,同时散热快,保温不好,出苗慢,且不匀。 畦和畦之间要做 20 厘米宽的土埂子,踩实,便于管理和排灌。 畦的长度要看地块的大小来决定,一般以 5 米为宜。 (2)精选薯块,适时排种:农谚说:“好种出好苗。 ”这是我国农民选种的经验总结。 选种不仅能提高种性,增加产量,产生新的优良类型,防止品种混杂和病害蔓延,而且能保证出苗的数量和质量。 所用作育苗的种薯,必须严格挑选,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把薯块上带有黑斑病的、软腐病的、断头的、裂皮的、鼠咬虫蛀 10、的一律拣出来。 甘薯黑斑病是农业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有条件地区最好用多菌灵 300 倍药液浸种 5 分后,捞起晾于进行排种;以减少黑斑病为害。 (3)排种时间:适时早排种,可以争取早出苗、多出苗,并能延长育苗时间,加强薯苗锻炼,提高薯苗质量,对早栽、密植增产起着重要作用。 双膜育苗排种的最好时候要根据气候条件和栽期而定,一般春薯于 3 月上中旬排薯,麦垄套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月初,一般以栽插前 40 天左右排种为好,早了迟了都不好。 太早排种,会因低温影响出苗量,或过早出现苗等地现象;排种太迟;不能及时出苗;影响适时早栽,造成减产。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栽插时间来确定排种期。 (2)排种密度:育苗时排 11、多少种薯士进要根据甘薯栽插面积,每亩插多少株数,用什么品种,种薯品质好坏等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春薯每亩甘薯田所需秧苗用 60 千克种薯就可育成。 1 平方米苗床;排种 20 千克克比较好,排种太密,成苗反而少,而且苗子质量差,茎细节长,栽插以后成活率低。 (3)排种方法:一般以平放为宜,薯块间隔 1 厘米,同时根据薯上中部发芽多、尾部发芽少的特点,平放时最好头部都朝一个方向;使薯苗分布均匀,不密集,薯苗壮。 区别薯块头部和尾部方法:除不同品种的薯形不同,可以区别以外,还可用以下几点来鉴别:一看薯块上的细根生长方向。 细根朝下长的一端是尾,另一端是头。 二看薯块皮色肉色,一般是头部色深,尾部色浅。 三看萌芽 12、情况。 头部有萌芽现象。 另外,大块和小块的种薯要分别排种,达到上平下不平。 封土后浇足水。 避免出苗早晚不同,也便于苗圃管理。 排种宜浅,覆土宜薄,1厘米左右就行。 因为浅排薄盖很容易被太阳晒透,升温快,出苗早,出苗多。 (4)覆盖双膜:床内土面上应撒一些大小不同的土块或一些粗粪;然后覆盖地膜,使膜下有一定空隙,以利种薯透气吸氧。 否则,会引起种薯缺氧腐烂。 最后在畦面上拱起竹材盖上薄膜,四周压严。 (5)加强苗床管理:育苗全靠管理,管理适当,出苗多而快,苗子壮。 甘薯从排种到幼苗出土是薯块萌芽阶段,这阶段由于气温、地温低,所以主要管理工作是保温。 根据试验,土温在 16 摄氏度氏度时 25 天出苗,温度在20 摄 13、氏度一 25 摄氏度时 12 天出苗,温度在 35 摄氏度时,6 天就能出苗。 进行保温:首先,出苗前薄膜上夜里加盖草苫,以便保温。 其次,要控制浇水,因为薯块萌芽阶段没有叶片,蒸发量少,水分消耗少,所以这阶段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出苗。 但因排薯时,浇水不足,苗床太干,会影响薯块生根发芽,这时还得适当补充水分,以薯皮保持湿润为好。 幼苗出土以后,是培育壮苗的阶段。 待苗出齐后,畦面上的地膜可以揭去。 到采苗前这阶段的管理要以“蹲苗”和“炼苗”为主。 第一次剪苗以前一般不需要追肥,只要适当浇些水就行了。 以后每次剪苗以前 4 天,都要停止浇水,抑制苗子生长,培育壮苗。 从第一次剪苗以后,每次剪苗 14、,就要适当地追一些速效氮肥,如稀释后的人粪尿、饼肥或硫铵、尿素等,并立即浇水,以发挥肥料效力和防止烧苗。 剪苗以后在薯苗的伤口尚未愈合时,不能立即追肥,以免引起霉烂,也就是说当天剪苗当天不能追肥,要到第二天才能进行。 对暴露在外的种薯,要及时培土覆盖,促使生根发芽。 苗长 7 节,够剪就剪,不然会影响苗的数量和质量。 塑料薄膜管理方法:齐苗后,晴天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如薄膜内空间温度超过 40 摄氏度就要掀起两头两个角;或掀起部分或掀开全部,防止烧苗。 在剪苗前 3 天要逐渐揭膜炼苗,使其适应大田环境。 如遇寒流要及时盖上,以防薯苗冻坏。 为保证麦垄套种及麦后栽苗,在收麦前后不可放松管理。 甘薯电热 15、温床育苗已研究成功的 20 型铅丝电热线用于电热温床,具有成本低、节约用电等优点。 生产实践表明,电热温床具有三大优点。 一是温度均匀,薯苗健壮。 目前生产上控制甘薯黑斑病为害,培育无病壮苗是增产的重要环节。 电热温床通电后,全床温度均匀,温差很小,有利于采用 35 摄氏度的高温控制黑斑病,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且出苗整齐,出苗数多。 二是升温可靠,便于管理,电热温床在保温良好的条件下,每小时可升温 1 摄氏度氏度,比火炕升温快。 如使用控温仪,可以自动控制床温,方便可靠,还能节电、省工。 三是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电热温床育苗的具体方法是: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而稍高、靠近水源和电源的地方建苗床。 苗床长 ,宽 ,深 25 厘米。 墙高 40 厘米,厚 26 厘米左右,床底垫 13 厘米厚的碎草,草上铺马粪,或把碎草和马粪等酿热物加水掺均放在苗床底层。 在酿热层上铺 7 厘米厚筛细的床土,踩实平整。 用。甘薯的苗床建设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甘薯的生长与产量形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三个过程 从生产角度出发,甘薯一年要经历育苗、大田生长、收获贮藏 3个过程。 是栽插到大田以前,修建各种形式的苗床 (圃),把薯块放在床内催芽繁殖育成薯苗。 通过育苗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增加苗量,延长甘薯的全生长期,获得高产。 育苗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和育苗管理技术,才能培育出足够的茁壮 秧苗,供生产上应用。 栽插成活到收获,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地气候条件和作物布局。
湖南省娄底市20xx届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题
迪生 C.富尔敦 54.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 中 解放 出 来。 该理论是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5.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签署 了 《九国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