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斑点病内容摘要:
1、分布与为害】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甘薯叶点霉菌侵染所引起。 发生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症状】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隆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 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重复侵染。 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发病初期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400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5喷 1 次,共喷 2。 布与为害】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 2、要病害之一。 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发生普遍。 由甘薯尖镰孢菌引起,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症状】侵染薯块,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 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块表面产生圆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轮廓有数层,边缘清晰。 剖视病斑组织,上层为褐色,下层为淡褐色糠腐。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薯上和土壤中越冬,为第二年初侵染病源。 用病薯育苗,可直接侵染幼苗。 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 发病适温为 2030以上病情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一是适时收获,适时入窖,避免霜害;二是清洁薯窖,消毒灭菌。 旧窖要打扫清洁,或将窖壁刨一层土,然后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 15 克);三是种用薯块入窖前用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液,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蘸薯块 1,晾干入窖。 专利查询。甘薯的斑点病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甘薯的生长与产量形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三个过程 从生产角度出发,甘薯一年要经历育苗、大田生长、收获贮藏 3个过程。 是栽插到大田以前,修建各种形式的苗床 (圃),把薯块放在床内催芽繁殖育成薯苗。 通过育苗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增加苗量,延长甘薯的全生长期,获得高产。 育苗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和育苗管理技术,才能培育出足够的茁壮 秧苗,供生产上应用。 栽插成活到收获,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地气候条件和作物布局。
浙江省衢州市20xx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2和 MgSO4 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有 5小题, 2425题每空 3分, 2628题每空 2分,共 36分 ) 26.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 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