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选种和排种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好苗床以后,就着手进行一系列的育苗活动。 包括种薯的选择,排种时间,排放密度、数量和方法等,都和育苗的成败有直接关系。 “好种出好苗”,这是农民多年采实践经验的总结,首先要选定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为防止品种混杂和病虫害蔓延,必须进行育苗前的选种工作。 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皮色鲜亮光滑,薯块较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受冷害的薯块头尾干枯,薯皮破伤处凹陷,薯肉灰暗,有水湿现象,肉有黑点。 薯肉鲜亮有白浆的表示正常)。 种薯必须做到三选,即出窖时选,消毒浸种时选,上床排种时选,尽量剔除病、伤和不合标准的薯块。 成薯苗的时间要与大田栽插时间相衔接,过早过晚都不 2、好。 排种过早,因天气寒冷,保温困难,育苗期拖长,徒耗人力,浪费燃料,而且薯苗育成后,因气温低不能栽到田间,形成“苗等地”现象,不仅延长苗龄,还会降低薯苗素质。 由于已育成的苗不能及时采,必然影响下茬苗的生长。 如果排种过晚,出苗迟,育成的苗赶不上适时栽插的需要,会造成“地等苗”的局面,最终是晚栽减产。 用火炕或温床育苗的地方,一般掌握在当地栽插适期前 25排种。 例如,山东省栽春薯的时间多从 4 月底开始,排种苗期则在3 月底或 4 月初为适宜。 育苗经验多的还可以适当推迟几天,缩短育苗时间,节省投资。 北方的夏薯以 6 月中下旬为栽插时期,利用采苗圃繁殖夏薯用苗,则以火炕或温床育成的第一、三茬苗裁进苗圃 3、;长江流域春季较温暖,温床育苗在 3 月上旬排种,露地育苗期一般在 4 月初开始。 南方夏秋薯区和秋冬薯区,用薯块育苗的排种期在 2 月中旬。 块的萌芽数,以顶部最多,中部次之尾部最少。 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 经过冬季贮藏的薯块,有的品种头尾形状不容易识别清楚,但用肉眼观察其他性状,基本能分清头尾。 即一般顶(头)部皮色较深,浆汁多,细根少。 尾部皮色浅,细根多,细根基部伸展的方向朝下。 薯块大小差别较大,排种时最好大小分开;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应当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 大块的入土深些,小块的浅些,使薯块上面都处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出苗整齐。 排放种薯有斜排、平放、直排 3 种。 用火炕或温床育苗, 4、为节约苗床面积,大都采用斜排方式,斜排以头压尾,后排薯顶部压前一排种薯的 13,不太影响薯块的出苗量,也充分利用了苗床面积。 如果压得过多,会加大排种数量,出苗数虽然增加,却使薯苗拥挤,生长细弱不良,降低成活率。 平放种薯一般多用在露地育苗,排种时头尾先后相接,左右留些空隙,能使薯苗生长茁壮,出苗也均匀一致。 直排种薯虽能经济利用苗床,但种薯排放过密,薯苗纤细,栽后成活率不高,不应提倡。 所谓苗足,是指剔除病弱苗以后,符合壮苗标准的苗量要在短期内满足全部大田栽插所需要的数量。 有的地方用少量种薯育苗,每隔几天出一些苗,在一块地上断断续续栽插,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节省了苗床面积,减少了用种量,却耽误了农时,推迟了栽插时间,结果是明显减产。 要达到适时用一、二茬苗栽完大田,至少每亩用种量不少于 75 千克。 用第一、二茬苗栽完的好处是早茬苗病害少或没有病害,薯苗健壮,成活率高。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质差。 加强晚茬苗的管理,用作饲料发展家庭饲养业,经济效益更好些。 排种密度不能过大,从培育壮苗出发,每平方米排种量以 20薯的大小以 150比较合适。 种薯过大,苗质虽好但出苗数少,增加用种量和苗床面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