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贮藏及栽培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1、薯、白薯、番薯等,其块根肉质富含淀粉和糖类,宜制粉和食用;甘薯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营养丰富,是当代典型的保健食品;其茎藤是良好的饲料。 因此,种植甘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甘薯的食用、贮藏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甘薯的食用。 甘薯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用甘薯煮、蒸、烤、烧后食用,还可制淀粉、粉条,加面粉做馒头、花卷、糕点、糖果等。 由于甘薯中含有某种氧化酶能够刺激胃酸的分泌,有的人吃了甘薯容易腹胀、打嗝、吐酸水,但只要在食用过程中将甘薯煮透、煮烂,或者蒸煮之前将甘薯切开,并放入食盐水中浸泡 10 分钟,或者同米面、豆类食物一起食用,就可以大大减轻上述症状。 二、甘薯的贮存1、甘薯贮存的 2、条件。 湿度:甘薯是多汁块根,含水量高达 65皮薄质嫩,如果贮存不当容易破损,引起病害而发生腐烂。 因此,在贮存前应先晾晒,见表皮稍萎蔫即可贮存。 温度:甘薯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甘薯存放的最适宜温度为 12最低不宜低于 9,最高不宜超过 15。 长期处于 15以上的环境中容易发芽。 温度高,薯块的呼吸作用加强,养料消耗多,温度过高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害,使薯块不易保存。 温度也不能过低,因为甘薯是喜温暖的作物,低温下抗病力很弱,薯块长期处于 9以下的环境中就会冻坏腐烂。 温度过低,甘薯水分消耗过大而影响质量。 在 12围内,甘薯呼吸强度最小,各种化学成分较为稳定,甘薯贮存的时间较长。 2、甘薯贮存的方法。 一般贮 3、存量不大时,只要注意不把甘薯碰伤、摔破,用木箱或纸箱装好放在温度比较适宜的地方即可。 发现甘薯烂时应及时取出,以免感染到其他甘薯。 贮存量较大时,最好贮存在地窖里,用沙土埋藏。 贮存前,首先将地窖用 锰酸钾消毒,用于埋藏的沙土充分暴晒,过筛并剔除异物,将甘薯顺序摆好,在薯堆上轻轻向下倒入已选好的沙土,将地窖封好即可。 收获后作自食产品,可以撒谷虫净贮藏。 三、栽培管理要点1、精细选地,培育壮苗。 首先选好地块,一般选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因为沙壤土内温湿度适宜,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注意肥料的选用,少施用化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沼肥,从而提高薯块含糖量,且贮存期间不容易腐烂。 3、实 4、行轮作:一般实行 2的轮作,尤其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既可以大大减轻根部病害的为害,又可以减轻金龟子、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为害,从而生产出表皮光滑、品质好的薯块。 4、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间要注意翻蔓,翻蔓时轻轻向上提,以免气生根入土消耗营养。 这样薯苗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四、病虫害防治。 甘薯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红薯瘟、蔓割病、软腐病等。 1、病害防治:种苗消毒。 用 50%多菌灵或 70%托布津 300液浸泡种苗2 小时后捞出,在阴凉处晾干后再进行种植。 药剂防治。 当薯苗出现上述病害时,用 75%百菌清或 52%克菌宝 600 倍液喷施防治。 2、虫害防治:甘薯的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卷叶螟、叶甲、小象甲、茎螟、金针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防治方法:用 90%敌百虫晶体 硫威乳油 300 倍浸种 2 小时后捞起,在阴凉处晾干后再进行种植。 种植时用 5%辛硫磷颗粒剂 3,撒在基肥面上,再起垄种植。 种植后每 30 天结合叶面追肥喷 1 次 90%敌百虫晶体 1000,特别是在 3 月底至 4 月初小象甲和叶甲繁殖高峰期,一定要淋施敌百虫。 专利查询。甘薯的贮藏及栽培管理技术
相关推荐
“ 单换单 ” 即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 A单质 +BC→B 单质 +AC;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 头尾结合型 ” 即 AB+CD→AD+CB ; “ 双交换,价不变 ” 内项结合,外项结合; 则可知答案. 【解答】 解: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反应符合 “ 一变多 ” 此为分解反应; CaO+H2O=Ca( OH) 2,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薯根结线虫病生物学防治研究在对甘薯根结线虫形态、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栽培和药剂防治试验,并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结果表明:青岛地区每年发生 34 代;主要以感染二期幼虫在土壤内或野生寄主植物根系上越冬外,还可在种薯内越冬;越冬幼虫侵入作物根系的最低土温为 各代线虫在甘薯根系内的发育历期(由感染二期幼虫到成虫产卵),在 10平均土温为 26时,为 24 天,在
溶液会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其变红,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概念和事实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纯净物 X 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 NH H2O和 CO2,可推断 X由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B、稍加热就分解,说明 X的化学性质 不稳定,错误, C、纯净物 X稍加热就分解为 H2O,并不是 X中有水,错误
、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 ,一次次地掀起了 “ 红学 ” 研究的争议。 从 30岁开始 ,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 “ 红学 ”, 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 红学泰斗 ”, 也被批作 “ 闭门造车 ”, 可谓毁誉参半。 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 ,因偶然而生 ,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 ,终至晚年 ,既得到肯定、赞誉 ,身上罩着光环 ,亦受到讥嘲与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