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质是: H++Cl﹣ +Na++Cl﹣ ═ NaCl+H2O B.图 ② 中石灰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 CaO+CO2═ CaCO3 C.图 ③ 中的 C60是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 D.图 ④ 中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 【分析】 A、根据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水解答; B、根据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解答;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D、根据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 解: A、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故错误; B、根据题意,该干燥剂的成分为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 OH) 2.故错误; C、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C60,它的一个分子是由 60个碳原子构成 的.故错误; D、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试管 ① 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B.试管 ②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3+Fe═ 2Ag+Fe( NO3) 2 C.试管 ① 和 ② 中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D.只要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分析】 A、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和铜进行分析; B、根据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进行分析; C、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试管 ① 中有红色固体析出,故 A正确; B、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2AgNO3+Fe═ 2Ag+Fe( NO3) 2,故 B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 故 C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置换反应的判断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7.如图所示是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中,将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滴入 Na2CO3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向图中 X点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会变为红色 B.图中 Y点溶液中的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图中 Z点的溶液中不含溶质 NaCl D.图中 Y→Z 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象中二氧化碳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通过分析可知, X点表示碳酸钠是过量的,向图中 X点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会变为蓝色,故 A错误; B、图中 Y点二氧化碳的体积达到了最大值,所以 Y点溶液中的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 B正确; C、图中 Z点表示盐酸过量,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HCl,故 C错误; D、图中 Y→Z 的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图中数据的能力,注意反应原理和图象转折点的正确理解. 二、非选择题 8.使用电池的过程是将 化学 能转化成 电 能的过程.目前甲醇汽车已进入我省部分城市.甲醇汽车主要是利用甲醇(用 R表示)燃烧提供动力,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R+3O2 4H2O+2CO2, R的化学式是 CH4O(或 CH3OH) . 【分析】 根据能量转化进行解答.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 类和个数不变解答. 【解答】 解:电池放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甲醇燃烧放出热量,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生成物是有 2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8个氧原子,反应物中已知有 6个氧原子故 2个 R分子中含有 2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一个 R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 4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 CH4O 故答案为:化学; 电; CH4O(或 CH3OH) 【点评】 物质燃烧都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光能;会判断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检 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手捂试管导管口产生气泡,当放开手过段时间,发现导管中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外界气压较高,将水压入导管 . 若用该装置与酒精灯配合使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是 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分析】 根据压强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根据操作步骤分析注意问题;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根据压强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试管内气体遇热膨胀,可看到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外界气压将水压 入导管,可看到导 管内有液面上升.该装置与酒精灯配合使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故答案为:试管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 氧气; 2KMnO4 K2MnO4+MnO2。河北省石家庄市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1、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 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 1998 年以来逐年加重,上,贮藏期病块率达 10%左右,最高的达 90%以上。 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
D. tanθ 1cotθ 2=2 1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研究发现, 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 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 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 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
路点拨: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多样化,造血干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 A细胞和血小板, A项正 确;蛙的红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具备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核体积会变大,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 项正确;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它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间接调节细胞代谢的,同时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增大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促进细胞生长, C项正确
③ C. ③④ D. ①④ 如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校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 据此回答 22~ 23 题。 22.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 28176。 B. 62176。 C. 90176。 D. 0176。 23.该校所在地地理纬度是( ) A. 28176。 N B. 32176。 N C. 52176。 N D. 18176。 N
1、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 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 畸型的薯块是如何形成的。 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从甘薯块根的形成说起。 从薯秧或种薯苗上长出的幼根都叫纤维根,薯块就是这些纤维根皮下的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生长、膨大形成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