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20xx届高三8月月考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③ C. ③④ D. ①④ 如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校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 据此回答 22~ 23 题。 22.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 28176。 B. 62176。 C. 90176。 D. 0176。 23.该校所在地地理纬度是( ) A. 28176。 N B. 32176。 N C. 52176。 N D. 18176。 N 24.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 (沿 85176。 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题。 25.某日,科考队员小王于北京时间 3时 30分在图中 Q处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 A. 24小时 B. 19小时 C. 21小时 D. 23小时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回答 2628题 26.图 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27.图 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28.图 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 7月等温线 B.南半球 1月等温线 c.北半球 7月等温线 D.北半球 1月等温线 图 1为某河段平面图,图 2 为图 1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 3 示意图 1 中 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 29~ 30 题。 图 1 图 2 图 3 29.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 2 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0 . M 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 1 月 B. 4 月 C. 6 月 D. 10 月 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31~ 32题。 31. 关于甲区域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沿岸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C.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森林茂密 D.沿岸气候炎热,沙漠广布 32. 乙地年降水量在 2 000mm 以上,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 ) A.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沿岸有寒流经过,增温增湿 C.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 D。河北省涞水县20xx届高三8月月考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质是: H++Cl﹣ +Na++Cl﹣ ═ NaCl+H2O B.图 ② 中石灰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 CaO+CO2═ CaCO3 C.图 ③ 中的 C60是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 D.图 ④ 中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 【分析】 A、根据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水解答; B、根据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解答; C
1、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 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 1998 年以来逐年加重,上,贮藏期病块率达 10%左右,最高的达 90%以上。 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
1、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 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 畸型的薯块是如何形成的。 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从甘薯块根的形成说起。 从薯秧或种薯苗上长出的幼根都叫纤维根,薯块就是这些纤维根皮下的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生长、膨大形成的。 然而
点 上 ,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主要根据不同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以下关于噪声与乐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 B. 爆竹声不一定是噪声 C. 只 要是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清晨 , 林中小鸟的叫声是乐音 13.小明正在教室中听课,下面各种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 A.老师讲课的声音 B. 教室外的叫卖声 C.邻班同学音乐课上唱歌的声音
1、心病”、“空心病”、“空梆子”,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 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和薯蔓,还可以在窖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导致烂床,一般对薯蔓伸长和薯块发育无明显影响。 病薯症状分为糠心型和裂皮型。 1、糠心型。 由薯苗和种薯带病,由薯块顶部发病逐渐向下部或四周发展,先是块根纵剖面内部呈棉絮状白色糠道,后期形成褐色糠道,群众称“糠心”、“糠瓤”。 这种薯块内部虽已毁坏,但外表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