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 X+CO2↑ ,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 1,反应后的 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 0、 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X分子由 1个钙原子、 1个硅原子和 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aSiO3.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 /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 40+10+10+0=6+M+28+16,解得 M=10. 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 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 C、由以上分析, M=10,故错误; 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1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 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中反应类型,该 反应在发生时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未变化,故一定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含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此说法错误. B、图示中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此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故此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二、填空与简答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② 两个氢原子 2H ; ③ 铵根离子 NH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 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①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 ②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2H; ③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 此铵根离子表示为: NH4+; 故答案为: ①Al ; ②2H ; ③NH 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答: (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 2)关于燃气灶的阀门可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撤离可燃物 . ( 3) “ 钙 ” 是人体必需的 常量 (填 “ 常量 ” 或 “ 微量 ” )元素. 【考点】 硬水与软水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 1)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方法分析; ( 2)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 3)根据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区别和种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生活中可通过简单的加热煮沸方法来降纸水的硬度;故填:加热煮沸; ( 2)关于燃气灶的阀门可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或撤离可燃物;故填:撤离可燃物; ( 3)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则钙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填;常量. 【点评】 本题考查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的指导作用,难度不大,基础性强,注意掌握. 13.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 ( 1)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 ① 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以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