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段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分析解答,注意 “ 烟 ” 和 “ 雾 ” 的区别.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需要点燃 D.都是和氧气反应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进行解答; C、根据反应条件都是点燃进行解答; D、根据都是和氧气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属于化合反应,故 A正确. B、生成物中,四氧化三铁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二氧化硫是气体,故 B错误. 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故 C正确. D、都是和氧气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 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 A、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A错误; B、硬度大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B错误; C、常温下是气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C错误; D、会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 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氧气中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进行分析,氧气具有助燃性解答 ‘ B、根据工业上利用液态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氮气解答; C、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条件解答; D、根据鱼类能够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氧气溶解 于水,至于溶解度大小,无从谈起解答; 【解答】 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B、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分离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 ,比液态氧的沸点(﹣ 183℃ )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了,故错误; C、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同,木碳空气中燃烧不如氧气中剧烈,故正确; D、鱼类能够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氧气溶解于水,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答案: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 氧气能助燃,但氧气不是可燃物. 1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B.惰性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环境 D.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与水蒸气有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性质等分析判断,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造成温室效应. 【解答】 解: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故 A正确; B、惰性气体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 B正确; C、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影响环境,故 C错误; D、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与水蒸气有关,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1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 ① 颜色; ② 密度; ③ 溶解性; ④ 可燃性;⑤ 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 ②③⑤ 需要考虑. 故选: D. 【点 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方法的确定思路,掌握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某学生用俯视方法读得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10 毫升,倒出一些液体后,再用仰视方法读得量筒内剩余液体体积为 3毫升,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的为( ) A. 7毫升 B.小于 7毫升 C.大于 7毫升 D.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 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 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用俯视的方法读得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10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 1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用仰视方法读得量筒内剩余液体体积为 3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 3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 7mL. 故选 B.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 “ 俯大仰小 ” ,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4.实验室加热约 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应从加热 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解答】 解:加热约 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可选: ①③④⑥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 15.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 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 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 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