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入窖后分期巧管护内容摘要:

1、薯对贮藏的环境要求有较高的湿度、严格的温度。 整个贮藏期间窖温应控制在 1015,最适合的温度在 1213;高于 15易生芽,低于 10易受冷害而引起腐烂。 湿度过低,薯块易干缩糠心;湿度过高则易导致病菌的繁殖蔓延而引起病变腐烂。 甘薯贮藏的最适宜湿度为 90%95%。 当窖内相对湿度低于80%时,甘薯因失水而萎蔫,食用品质下降;相对湿度大于 95%时,甘薯呼吸虽然降低,但微生物活动旺盛而易发生病害。 具体管理工作一般分 3 个时期:窖初期以降温散热为主。 刚收获的鲜薯入窖 20 天内呼吸旺盛,外界气温又较高,放出大量的水分和热量,窖内温度高,湿度大。 如果通风条件差,薯皮表层凝结一层水,俗称“出汗”,故一 2、般称发汗期。 如果温度超过20,薯块容易发芽,消耗养分,且能导致腐烂,发生软腐病。 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应以通风、散湿、降温为主,必要时利用排风扇进行排风降温。 应使窖温不超过 15,相对湿度不超过 90%。 具体做法是:打开门窗及通风孔降温降湿,外界气温高时夜开昼闭,或用通风扇强制通风。 随着气温降低,门窗可以日开夜闭,使温度保持在 1415。 但是,如果白天气温高于 18或晚间低于 10,应注意盖窖门。 薯入窖后 20 天到翌年 2 月初为贮藏中期。 此期处于严冬季节,窖外温度降低,同时甘薯的呼吸强度减弱,产生的热量少,易受冷害,要注意保温,使窖内保持合适的温度,管理要点是保温防寒防湿。 保持窖温 1214为宜,不低于 10。 具体做法是:窖温稳定在 14时封闭门窗、气孔。 随着气温下降到 13时,薯堆加盖 23的草帘保温、保湿。 另外管理措施要主动,在当地气温显著下降之前完成。 若窖内湿度较小,可在通道上喷水、设置水盆,井窖中塑料薄膜设置水坑。 春以后,窖外气温逐渐回升并经常有寒流发生,气候多变,而薯块经长时间贮藏,呼吸强度更加微弱,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腐烂病。 此期的管理应以稳定窖温、通风换气为主。 根据天气变化,既要通风散热,又要保持窖温在 1113。 如果窖内温度偏高湿度过大,应撤去草帘,晴天中午打开门窗、气眼通风散湿,傍晚要及时关闭,并根据天气逐步加大通风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