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xx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监测试题内容摘要:
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 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 ”“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阮籍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陶潜 )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 (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 ),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 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 (对政治的退避 )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 )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 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 ,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 的。 ③ 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 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 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 王船山也是如此。 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 6分)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 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 (6分 ) 七、作文( 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季羡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 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 22 题。 (10分 )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昔齐威酣乐,而淳于髡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 于是东方、枚皋, 糟啜 醨 ,无所匡正,而诋 嫚媟 弄 ,故其自称 “ 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 ” ,亦有悔矣。 (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 谐隐》 ) 20. 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处 )( 6分) 21. 文中的 “ 子长编史 ” 是指《史记》中的 哪一篇。 (2分 ) 22. 作者认为司马迁将 “ 谐者 ” 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 )( ▲ ) A.《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旧中国妇女备受歧视、孤立无助的处境。 B.《子夜》中,吴荪甫为转嫁公债损失,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主张用武力解决罢工问题,而屠维岳则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但都没能阻止住工人罢工。 C.《老人与海》中,作者巧妙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将第一人称 “ 我 ” 和第二人称 “ 你 ”交错使用,增强了作品感染读者、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D. 《边城》的结尾,作者留给读者较大的想像空间,它似乎既给人一种希望,又 让人抹不去那一丝幻灭感。 作者在表现湘西真善美的理想之外,也流露出命运无常的叹息。 E. 《红楼梦》中,贾赦看上鸳鸯想娶她为小妾,让邢夫人探她心意,邢夫人虽心有不愿,但依然叫来鸳鸯的哥哥嫂嫂相逼,贾母责备 邢夫人“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 24. 简答题( 10分) (1) 《三国演义》 “ 宴长江曹操赋诗 ” 一章中曹操所赋之诗的名字是什么。 请概述赋诗前后的相关情节。 (5分 ) (2) 简述《欧也妮 葛朗台》中欧也妮拥有大量钱财但并不感到幸福的原因。 (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25~27题。 尽管汪国真先生被评论界批评为浅薄,认为他的诗歌港台化、《读者》味,是一种精神幻觉,避开了对于残酷现实的正视,但青少年不看文学评论,就认同汪国真。 汪国真诗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抒写,充满了阳光和温暖,这对当代的高中生,以及大一、大二的学生是有意义的。 他的诗歌里有俯拾皆是的警句名言,比如 “ 要嫁就嫁给成功,要输就输给追求 ”“ 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 ,对青春少年来说,有一种很给力的鼓舞。 高中生面临高考,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那种赞美友情的美。江苏省20xx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监测试题
相关推荐
薯 1 号”原代号 89l 该品种系铜梁县平滩镇九龙村农民何新民于 1990 年用“绵粉 1 号”X“潮薯 1号”组合的杂交种子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在较好的水肥条件下,鲜薯产量比对照“南薯 88”减产 但在合川、铜梁、渝北等五个区市县不同台位试验中,在二台土上“铜薯 1 号”亩产 15694 公斤,比“南薯 88”增产 63,在三台土上为 1421 公斤,增产
苏 303” 该品种系西南师范大学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X 苏薯 1 号”组合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鲜薯18842 公斤,比对照减产 23,藤叶 14264 公斤,薯干 5766 公斤,生物鲜产 33099 公斤,生物干产 747 公斤,淀粉 364 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93、46、54、70和 215。 属中熟中蔓型品种,芽眼较浅
20. 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 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A. 古代雅典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巴比伦 D. 古代阿拉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0 分 ) 21. 人们常常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 分 ) 材料一 : 图 1 中共一大会址 图 2 八一起义纪念馆 (1) 你要参观图 图 2
1、薯一号” “黄薯一号”是 1998 年从日本引入。 它具有超短蔓、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从 1998 年引种、繁种,1999 年到 2001 年 3 年连续多点实验比较,产量均居第一。 一、产量表现:1、区试结果:1999 年、2000 年分别在晋州市赵兰庄和韩庄甘薯区试中,平均亩产 5332 5749对照“苏薯 8 号”4118增产 1214“岩薯五号”4371增产 1377、5第一位。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锌粉 A. HNO3 CuCl2 KOH Na2SO4 B. NaNO3 CaCl2 AgNO3 NaCl C. K2SO4 Na2CO3 BaCl2 HCl D. NaOH Na2SO4 BaCl2 NH4Cl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 16.( 6 分)现有十种物质:①干冰 ②活性炭 ③生石灰 ④甲 烷 ⑤硝酸钠 ⑥酒精 ⑦硝酸 ⑧氢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