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黄薯一号”内容摘要:
1、薯一号” “黄薯一号”是 1998 年从日本引入。 它具有超短蔓、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从 1998 年引种、繁种,1999 年到 2001 年 3 年连续多点实验比较,产量均居第一。 一、产量表现:1、区试结果:1999 年、2000 年分别在晋州市赵兰庄和韩庄甘薯区试中,平均亩产 5332 5749对照“苏薯 8 号”4118增产 1214“岩薯五号”4371增产 1377、5第一位。 2、示范情况:2001 年在晋州市大区示范中,平均亩产 5147对照“苏薯八号”3993增产 1154产率 28、9%,比“岩薯五号”4258增产889产率 20、8%。 均居第一位。 在桃园村的 3 亩高产攻关田 2、,平均亩产6804别薯块达 10。 二、特征特性:该品种超短蔓,春薯蔓长 50间 1子呈五齿形鸡脚叶。 叶色浓绿;基部分支特多,株形半直立,葡匐型,根系发达,薯块纺锤型,表面光滑整齐,皮色黄里透红肉色,薯肉全深橘红色,味而香甜,含纤维素 A、C、出粉率 16%,含糖 4%。 三、栽培管理:1、施足基肥:甘薯是喜钾作物,N:P:K 比例为 1:,高产地块亩施土杂肥 5000上,硫酸钾 2025素 1015磷酸钙 40、深耕起垄:深耕以 2030距 60高 23地时开沟亩施 5%辛硫磷颗粒剂 2蝼蛄、金针虫危害。 3、插秧:春薯在 4 月下旬、5 月上旬,亩栽苗 3700 株左右,地膜覆盖提前 10天。 夏栽争早,亩栽苗 4500 株左右。 栽插方式:可采用船底插或水平插。 4、中耕培土:甩蔓期浇水后进行中耕,深在 3内。 并进行培土扶龙。 5、根外追肥;回秧后叶面喷 25%过磷酸钙液 磷酸二氢钾溶液 5薯块膨大期追施裂缝肥,在根基部撒施草木灰或浇灌稀释硫酸钾溶液增加对 利查询。甘薯新品种“黄薯一号”
相关推荐
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 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
薯 1 号”原代号 89l 该品种系铜梁县平滩镇九龙村农民何新民于 1990 年用“绵粉 1 号”X“潮薯 1号”组合的杂交种子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在较好的水肥条件下,鲜薯产量比对照“南薯 88”减产 但在合川、铜梁、渝北等五个区市县不同台位试验中,在二台土上“铜薯 1 号”亩产 15694 公斤,比“南薯 88”增产 63,在三台土上为 1421 公斤,增产
苏 303” 该品种系西南师范大学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X 苏薯 1 号”组合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鲜薯18842 公斤,比对照减产 23,藤叶 14264 公斤,薯干 5766 公斤,生物鲜产 33099 公斤,生物干产 747 公斤,淀粉 364 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93、46、54、70和 215。 属中熟中蔓型品种,芽眼较浅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锌粉 A. HNO3 CuCl2 KOH Na2SO4 B. NaNO3 CaCl2 AgNO3 NaCl C. K2SO4 Na2CO3 BaCl2 HCl D. NaOH Na2SO4 BaCl2 NH4Cl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 16.( 6 分)现有十种物质:①干冰 ②活性炭 ③生石灰 ④甲 烷 ⑤硝酸钠 ⑥酒精 ⑦硝酸 ⑧氢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