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育苗“六改”产苗多效益高内容摘要:

1、改”产苗多效益高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在总结当地农民甘薯育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甘薯“六改”育苗新技术。 该项技术与常规育苗相比,产苗量可提高213,经济效益可提高 236。 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改宽畦深床为窄畦浅床改为窄畦浅床不仅便于操作、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改善甘薯苗受光条件,利于薯苗生长。 具体规格:畦宽 1315 米,畦深以排种后种薯离地面 68 厘米为宜。 二、改斜摆稀排为横摆密排以往甘薯育苗,摆放种薯时,多为头上尾下,斜摆稀排于苗床中。 采用这种摆法,种薯的下半部发苗少,上中部发苗位差大,出苗不齐不匀。 改为横摆,头尾相互颠倒横摆密排完毕后,人再穿上软底鞋,将种薯轻轻踩平踩实 2、,浇足水后,覆盖 1 厘米厚的营养土,可使出苗均匀。 三、改小拱棚为立柱拱形棚改为立柱拱形棚可使秧苗多见光,防止秧苗触及薄膜,造成灼苗伤叶。 方法:将用做支架的紫穗槐条,在距端部书厘米处用火烘烤,弯成 150 度,在搭架时,端部埋入土中 10 厘米,两根紫穗槐相对绑扎成拱形,弯曲处距地面约 25 厘米。 四、改揭膜通风为通风不揭膜从搭架盖膜起直到采苗结束,这期间要求膜不离床,并根据气温高低,前期只通两头风,后期再通边风,这样可以防止气温陡升陡降,维持苗床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促进秧苗生长。 五、改根外追肥为同时加喷九二喷施九二,能大大缩短采苗周期,提高产苗量和经济效益。 一般在气温低、甘薯苗生长较慢的情况下,每 10 米长的苗床用 1 克九二对水均匀喷施即可。 六、改采苗后追肥浇水为采苗后隔天追肥浇水过去,多采用第一天傍晚采苗、第二夫上午追肥浇水的方法,采苗至追肥浇水仅隔一夜,由于未经过中午高温,秧苗伤口愈合差。 改用隔天追肥浇水方法,即第一天傍晚采苗,第三天上午追肥浇水,经过一昼两夜后,秧苗伤口愈合好,有利于下茬秧苗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