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同步测试题二内容摘要: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 同 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 同 点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 ==” 电离方程式用“ ” 水溶液中微粒存在形式 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 例 绝大多数盐: NaCl、 BaSO4等。 强酸: H2SO HCl、 HClO4等。 强碱: Ba(OH) Ca(OH)2等。 弱酸: H2CO CH3COOH 等。 弱碱: NH3 H2O、 Cu(OH)2等。 极少数盐。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 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自由移动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 Ba2+与 CO3 Ag+与 Br、 Ca2+与 SO4 Ca2+与 OH、 Mg2+与 CO3 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②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 NH4+与 OH, H+与 OH、 CO3 HCO S HS、 HSO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③ 生成弱电解质:如 H+与 CH3COO、 CO3 S SO3 F等生成弱酸; OH与 NH4+、Cu2+、 Fe3+等生成弱碱; H+与 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 (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④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① 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的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 NH4Cl 固体和 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② 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 (HF、 H2S、 HCl0、 H2SO3等 )、弱碱 (如 NH3 H2O)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 (如 CaCO BaSO FeS、PbS、 BaSO Fe(OH)3 等 )必须写化学式。 ③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 NaHS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为: HSO3+H+=SO2↑ +H2O;强酸的酸式根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如: NaHSO4 溶液和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 ④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如 Ag2SO CaSO Ca(OH)2]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 (稀溶液 ),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如 CO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 +H2O;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 处 于 浊 液 或 固 态 时 , 应 写 成 化 学 式。 如 在 石 灰 乳 中 加 入 Na2CO3 溶 液 :Ca(OH)2+CO32==CaCO3↓ +2OH。 3.离子的检验 ( 1)应考虑全面。 加入 BaCl2 溶液生成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的可能是 Ag+或 SO42。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 SO2 或 CO2,无味的气体才是 CO2,有剌激气味的气体是 SO2;或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SO2。 ( 2)考虑干扰。 加入 AgNO3 生成黑色沉淀,不能认为溶液中无 Cl-。 因为 S2- 、 Cl- 共存时,生成的黑色 Ag2S 沉淀可掩盖白色的 AgCl 沉淀。 只有生成白色沉淀才可否定 S2-。 加酸有臭味,不能排除 CO32,因为溶液中有 S2- 时,加酸生成腐蛋气味的 H2S 气体可掩盖无味的 CO2 气体。 注意: (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 2)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如 SO NH3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SO NH3 是非电解质。 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SO3+H2O==H2SO4, H2SO4==2H++SO42;NH3+H2O NH3 H2O, NH3 H2O NH4++OH。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是 SO NH3直接电离出来的。 ( 2)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例如少量烧碱滴入 Ca(HCO3)2溶液[此时 Ca(HCO3)2 过量],有 Ca2++HCO3+OH=CaCO3↓ +H2O;少量 Ca(HCO3)2 溶液滴入烧碱溶液 (此时 NaOH 过量 ),有 Ca2++2HCO3+2OH=CaCO3↓ +CO32+2H2O 典型题解析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例 1. 含有自由移动 Cl- 的有( ) 溶液 【 分析 】 A 项 KClO3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KClO3==K++ClO3,而 ClO3不发生电离,故其溶液中无 Cl- ; B 项液态氯化氢中只有 HCl 分子,没有离子存在; C 项 KCl 的电离方程式为 KCl==K++Cl- ,符合题意; D 项 Cl2 和水反应的产物 HCl 在水中可完全电离,得到 Cl。 【答案】 CD 例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碘化钾 B、乙醇 C、氨气 D、蔗糖 E、氢硫酸 F、硫酸氢钠 G、 NH3 H2O H、液氧 【 分析 】化合物 从其是否能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从其电离程度又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了解并能辨清这些物质及其关系。 A、 F 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化合物,故属强电解质, BD 在水中和熔 融态不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虽然 C 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 NH3•H2O 发生电离,但 C 也属非电解质, E 和 G 分别属于弱酸和弱碱,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故属弱电解质,液氧是单质,不是纯净化合物,既不属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 AF, EG, BCD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例 3.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 溶液 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醋酸、氨水均为弱电解质,两者生成的 NH4Ac 为强电解质) 【 分析 】 溶液能否导电,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存在;导电性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等因素决定。 A 选项:盐酸滴入食盐溶液,不发生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B 选项: H2SO4+2NaOH==Na2SO4+2H2O,对 NaOH 溶液而言,发生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灯泡不会变暗; C 选项:发生 H2SO4+Ba(OH)2==BaSO4↓ +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恰好发生如上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继续滴加 H2SO4, H2SO4 过量,溶液中 H+、 SO42离子增多;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中溶质由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导电性显著增强。 【答案】 C 例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2OH- ====Mg(OH)2↓ MgSO4+Ba(OH)2====Mg(OH)2↓ +BaSO4 +Cu2+====Fe2++Cu Fe+Cu(OH)2====Fe(OH)2+Cu ++Cl- ====AgCl↓ AgNO3+HCl====AgCl↓ +HNO3 +2OH- ====CO32+H2O CO2+Ca(OH)2====CaCO3↓ +H2O 【 分析 】 A 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Mg(OH)2 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 Mg(OH) BaSO4 两种沉淀,故错误; B 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Fe 与含 Cu2+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Fe2+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不溶于水的 Cu(OH)2 与Fe(OH)2,事实上, Fe 是不能与 Cu(OH)2 发生置换反应的,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D 项离 子方程 式表示 CO2 与强碱液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所出现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 CaCO3,与要求不符,故错误。 【答案】 C 例 5. 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 Mg2+ 、 Cl- 、 OH- + 、 Ca2+ 、 CO3 NO3 + 、 K+ 、 SO4 NO3 D. Na+ 、 HCO OH- 、 Ca2+ 【 分析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考查离子反应的常见题型。 就同学们现有知识而 言,主要考查角度有:一看能否反应产生难溶物,如本题中 Mg(OH) CaCO Ca(OH)2 等;二看能否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如 CO3 HCO3与 H+ 反应;三看能否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根与 H+ 反应,H+ 与 OH- 反应生成水。 注意: HCO3既能与 H+ 反应,又能与 OH- 反应。 HCO3+H + ==CO2↑+ H2O, HCO3+ OH- == CO32+ H2O 审题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 A 中 Mg2+ 和 OH- 能起反应生成 Mg( OH) 2↓; B 中H + 和 CO3 Ca2+ 和 CO32都能起 反应; C 中可以; D 中 HCO3和 OH- 、 Ca2+ 和 OH- 都能起反应。 【答案】 C 例 6.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 A. Ca2+、 Na+、 NO CO32 B. Mg2+、 Cl、 NH4+、 SO42 C. K+、 Cl、 HCO NO3 D. Ca2+、 Na+、 Fe3+、 NO3 【 分析 】 解答离子共存题,要看清题目,审准题意,挖掘出隐含条件。 有的离子虽不存在于选项中的离子组中,但有时在题干中“隐含”出现,如某强酸 性 (或强碱性 )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说明溶液中除选项中的离子组内各离子外,还应有 H+(或 OH)。 本题 对于 (A),因生成难溶物 CaCO3 而不能大量共存: Ca2++CO32=CaCO3↓;对于 (C),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H++HCO3=CO2↑ +H2O;对于 (D), Fe3+溶液呈黄色,选 (B)。 【答案】 B 例 7. 在 100 mL mol L- 1的 AgNO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g BaCl2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g CuSO4 5H2O 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逸出无色气体 , c(Cu2+ ) = mol L- 1 【 分析 】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 1(计算法 ): n(Ag+ ) = L mol L- 1 = mol n(Ba2+ ) = n (BaCl2) = 1molg 208 = mol n(Cl- ) = 2n(BaCl2) = mol n(SO 24 ) = n(CuSO4 5H2O) = 1molg 250 = mol 首先 Cl- 与 Ag+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 Ag+ + Cl- == AgCl↓ mol mol mol 反应后剩余 Cl- : mol- mol = mol。 其次 Ba2+ 与 SO 24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BaSO4 沉淀: Ba2+ + SO 24 ==== BaSO4↓ mol mol 生成 BaSO4 mol。 反应后溶液中含 Cu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同步测试题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