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粉病、灰包病或公甘蔗,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分蘖期,该病在我国各产蔗省区普遍发生。 随着中国蔗区不断扩大,蔗田连年连作,甘蔗黑穗病日渐猖獗,高发病区黑穗病率达 30以上。 发病后蔗株从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随后叶片、节间变细,最终不能形成有效蔗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1、症状。 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有一条向下内卷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几厘米至数 10 厘米不等。 鞭中央是由薄壁组织或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外围包着一层厚垣孢子。 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一层银白色薄膜,即甘蔗表皮。 病株未抽出鞭状物前,叶片细长,叶色淡绿茎细小,节间长,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最后只剩下心柱。 染病种蔗萌芽早 2、,茎细小,叶细长,淡绿,分蘖增多,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原物为甘蔗鞭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厚垣孢子近圆形呈棕或黑色,单胞具乳突,大小 56 微米,萌发长出长短不一的担子。 担子 34 个细胞,每一细胞产生 1 至数个担孢子。 担孢子透明,椭圆形。 该菌有不同生理小种。 病菌以冬孢子形成落在甘蔗芽、甘蔗宿根和土壤中越冬,这些带菌的种蔗、宿根和土壤成为次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 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有一部分在当年刺激蔗芽长出侧芽产生黑穗鞭,鞭上散出的冬孢子,落在地面,随着雨水或灌溉传播,侵染甘蔗根头部的芽或晚抽出的分蘖,黑穗鞭上的冬孢子又会成为当年病害再次侵染的菌源。 3、发病条件。 厚垣孢子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至 1年,冬春干旱有利于冬孢子的存活,而高温高湿则对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有利。 因此,在长期干旱、高温的灌溉地区和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地区,甘蔗鞭黑穗病的发病率高,发病重。 宿根蔗田比新植蔗田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病害发生越重;梢头苗做种地较整株做种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会促使迟分蘖和侧芽生长,发病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