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主要病害的鉴别与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 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 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 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 为害严重、较常见的甘蔗螟虫有 5 种:黄螟、白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紫螟)。 蔗螟的为害时间及为害程度等因自然生态环境、作物品种不同而异。 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各种甘蔗螟虫的形状及为害状,简要作一介绍。 枯心苗一孔位于地上,孔大,附近暗红,虫体淡紫紫螟位于地面,叶鞘有横列孔洞(羽化状),虫体黄白白 2、螟位于地下,多在节及根带附近,虫体污黄黄螟多孔直道,虫体有 5 条纵线二点螟横道,虫体有 4 条纵线条螟枯梢和螟害节枯梢(扫把尾),梢头死亡,侧芽丛生,有一羽化孔白螟孔位于芽或根带附近,蛀道短黄螟孔大,鞘内多虫粪,多在嫩节紫螟孔附近枯黄,蛀道有横向条螟孔附近不枯黄,蛀道无横向二点螟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田残、枯叶茎,就地集中烧毁;将蔗田浸水 3 天,消除越冬虫源;此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用石灰水浸种;实行轮作。 (2)割除枯梢:割除枯梢,可以显著减轻为害。 (3)及时处理枯心苗:拔除枯心苗或人工杀灭蔗螟幼虫。 (4)药剂防治: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田,甘蔗 3、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 2乐果粉 10 千克或 3呋喃丹颗粒剂 3 一 4 千克,均匀撒施于蔗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等地下害虫及白螟。 如果下种时没有施药,可在甘蔗萌芽后枯心苗发生前,按上述方法补施一次,或掌握在第一代二点螟孵化时用 50杀螟丹(巴丹)500 倍喷雾,或用 25杀虫脒 200 倍液喷雾。 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 50杀螟丹 1000 倍液,每亩喷 100干克;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亚胺硫磷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杀螟清 500 倍液喷雾。 上述药剂 4、重点喷雾蔗梢部三丫口处,效果好。 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 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田,在卵盛孵期每隔10 天用 5杀螟松乳剂 500 倍液喷雾;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 1 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靠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中的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 (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 这项成果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研究成功。 凤梨病、黑穗病一,凤梨病是真菌病。 在大多数蔗糖国家和我国各蔗区均有发生。 本病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前发而造成严重损失。 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生传播。 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 5、后在薄壁组织间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 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 低温、高湿,长期阴雨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如日本蜜蔗、“甜梦 2000”。 种苗消毒。 1)将蔗种用 2石灰水浸 12时或用 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 100o 倍液浸种 10 分钟。 3)种蔗窖藏前也要消毒。 与其他作物实行一年以上的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 土质粘重、水位较高的蔗田应开沟排水,种蔗后应浅水覆盖。 二,黑穗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的重要病害,发病症状:在感染病茎的梢 6、头长出一条向下卷曲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达数寸至数尺。 黑穗初期表面披着一层银白色的薄膜,即甘蔗表皮。 病株未抽出鞭状物前,叶片细长,叶色淡绿;茎细小,节间长,当蔗茎抽出黑穗鞭后,下面的侧芽开始长出很多细小的侧茎,这些侧茎也长出黑鞭。 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存活,而高温气候则对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有利。 因此,在长期干旱、高温的灌溉地区和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地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病率高,发病严重。 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会促使迟分蘖和侧芽生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是:1)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梦 2000”;种植无病种蔗,从无病田选健壮蔗株留种;2)进行种蔗消毒。 先用温水浸种,用 52c 的温水浸种 18钟, 7、可以消灭种蔗内外的病菌;再用 3的石灰水浸种 24 小时。 3)及时拔除病株,方法是:在甘蔗的黑穗鞭抽出之前,就应及时拔除病苗。 对于已长出黑穗鞭的甘蔗,先将黑穗鞭剪下,放在塑料薄膜袋里,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然后拔除整丛病株烧毁。 4)与其他作物进行一年以上轮作。 5)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 提高蔗苗抗病能力。 黄点(斑)病和眼点病黄点(斑)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叶斑病中为害最大的病害。 我国主要产蔗区均有发生。 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萌芽后自气孔或直接侵入叶片,使甘蔗致病甘蔗发病时,受害的嫩叶最初产生不规则的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 2 厘米的黄斑。 温度和湿度都适合病菌生长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黄斑 8、形成不久,在病斑正反面出现赤红色小点,逐渐扩大,使叶片大部分变为赤红色。 严重时,全叶变赤黄色。 病叶先从叶缘开始干枯,最后整个叶片自上而下枯死。 天气潮湿时,病斑中红色小点出现的同时,病斑背面长灰白色霉状物。 高温多湿,蔗株较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等因素,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 如日本蜜蔗、“甜梦 2000”减少菌源。 及时剥除病叶并烧毁,甘蔗收获后,集中烧毁蔗田病株残叶。 施足基肥,施适量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及时排除蔗田积水,适当追肥,促其生长。 药剂防治。 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 常用药剂有:(1)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亩用 50加水 100斤,叶面喷雾, 9、有效期 6。 (2)波尔多液 1:100 倍,每隔 1014 天喷一次。 连喷 3。 (3)硫磺石灰粉,斤加石灰粉 2 公斤混匀,每亩用 1525 公斤喷粉。 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4。 眼点病属于真菌病,是一种传染迅速,具有毁灭性的病害。 病菌在蔗叶上形成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使蔗叶失去生理功能。 发病初,蔗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继而沿叶中脉扩大成为梭状,中央呈红褐色,四周有一狭窄黄色带环绕病斑,酷似“眼睛”。 接着病斑顶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向叶尖伸展的枯黄条纹,后变红褐色。 本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2028、相对湿度为 8590。 病斑产生的成熟分生孢子,主要由气流传播至远处,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从植株的 10、气孔或叶片上特大而突出的细胞侵入。 在高湿(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露水重)环境条件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以抗病品种取代易感病品种。 日本蜜蔗、“甜梦 2000”较抗此病。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及时剥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实行轮作。 发病初期,用 02托布津或 1波尔多液或 02百菌清等药液,加少量尿素,喷于叶面,可减少本病继续发生。 蔗龟和蔗飞虱一,蔗龟蔗龟种类较多,其中以突背蔗龟、光背蔗龟(两者通常称黑色蔗龟)、齿线鳃金龟(黄褐色蔗龟)、二点褐金龟、绿色金龟(红脚丽金龟)等对甘蔗生产影响较大。 除黑色蔗龟幼虫、成虫均为害甘蔗外,其余蔗龟仅幼虫咬食甘蔗的下部。 旱地砂土含水量较低的蔗区,黄褐 11、色蔗龟和二点褐金龟为害严重,而含水量较高,有机质丰富的蔗田,黑色蔗龟发生最多。 蔗龟幼虫及黑色蔗龟成虫喜咬食甘蔗根部及蔗茎地下部。 苗期为害造成枯心苗,使蔗田缺株断垄,有效茎数减少。 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 据调查,蔗龟为害严重的蔗田可减产 30,一般为 510。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蔗田可实行轮作。 几种蔗龟幼虫在土中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 1020 厘米深处,当化蛹时可深达 20 厘米以上。 宜及早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 (2)灌水驱杀:蔗龟特别怕水淹,在 5 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 10 分钟, 12、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捉杀灭。 之后,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 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 6 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淹死。 (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 3呋喃丹颗粒剂 34 千克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或用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56 干克亩,于甘蔗下种时直接撒于蔗沟,覆薄土。 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 90敌百虫 500 千克或 50辛硫磷 500750 克或 50倍硫磷1000 克,兑水 10001500 升淋施于蔗苗行间。 二,蔗飞虱为害甘蔗的飞虱以扁飞虱和角 13、飞虱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扁飞虱为主。 蔗飞虱一般在生长茂密而旺盛的蔗田中发生较多。 扁飞虱成虫、若虫通常群集于甘蔗心叶及幼嫩叶鞘内侧刺吸甘蔗汁液,吸食部位分泌出胶体物,影响心叶呼吸作用,并常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67 月用 3呋哺丹颗粒剂 克亩,混合细土 15 千克、撒施于蔗沟内,然后培土。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3味哺丹颗粒剂 25 千克或 2叶蝉散 1525 千克亩,混合细土25 千克撒施于心叶上,能在短期内控制为害。 甘蔗生长中后期,蔗飞虱大发生时,可用 80敌敌畏或 40乐果 1000 倍液,每周喷心叶 1 次,可较好地控制为害。 粉蚧壳虫甘蔗粉蚧壳虫遍布全国各蔗区,是丘陵旱地甘蔗的主要害虫。 发生种 14、类主要有两种:蔗粉蚧(粉红粉蚧壳虫)和蔗节粉蚧(灰粉蚧壳虫)。 前者较为普遍。 蔗粉蚧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露于蔗茎表面,常引起煤烟病发生。 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 蔗粉蚧成虫不活动,幼(若)虫较活泼,能自由爬行入叶鞘内侧及芽周围,所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蔗种带虫。 在正常情况下,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无翅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或产初龄若虫。 每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 200300 粒,或直接产若虫,一生可产 700800 头。 成虫寿命 12 个月,周年均有发生,世代重叠明显。 春季温暖少雨,可助长本虫发育繁殖,尤其当雨量适中、温度适宜时常大发生。 其次是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 15、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多年连作地严重。 防治方法:选用不带虫的种苗: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 远距离调种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带虫种苗传入。 发生虫害的甘蔗不应选作下年留种用。 及时剥叶施药:甘蔗粉蚧盛发期,可将老叶剥去和叶鞘剥开,有利田间蜘蛛等天敌的捕食,减轻为害。 在虫口密度大的蔗田,在剥叶后用 80%敌敌畏乳油1000 倍液或 40%氧乐果乳油 200g 对水 50雾防治。 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 50氯丹加 80敌敌畏(1:05)400 倍液浸种消毒 2 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杀多种地下害虫,或用 2石灰水浸种 24 小时,也有杀虫效果。 大田移栽时,种苗每亩用 3%呋喃丹颗粒剂 2于植蔗沟内,然后放置种蔗,或拌细泥撒施于种植后的蔗种上,既可杀死若虫,也可杀灭地下害虫;合理轮作:蔗粉蚧发生重的蔗田与其他作物轮作或改种水稻及其他作物。 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茬和田间残茎枯叶及田埂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甘蔗绵蚜虫和蓟马一,甘蔗绵蚜甘蔗绵蚜虫分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 绵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叶中吸食汁液,使。甘蔗主要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甘蔗中耕培土机使用的底盘为 41、61 型微耕机底盘,其驱动轮外侧间距仅为 ,因此,可以进入行距为 的甘蔗行内进行中耕培土作业,不必跨行作业,也不受蔗苗高度的限制,不伤蔗苗,因此,适合我国大部分的甘蔗产区。 量轻,整机质量中心位于驱动轮后部,培土机的横梁在座位后仍有一段钢管伸出,在培土机需要 180 度转向时,驾驶员可以一手抓转向把手,一手抓横梁上的钢管,把培土机的后面部分台起
诗人亚红朗诵了余光中的《特别红》,大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享受。 5. 从材料看,林海音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分析。 ( 4 分) 6. 本文在材料选取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 请简要分析。 ( 5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王姥姥走到厅上,对她说: “我说,大嫂,后天就是年初一,你打算怎办呢。 你可不能在我这儿过年,我想你还是先回老家。 ”
大小关系及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ii.请在上图中画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起始充入 半水煤气, T2温度下氢气的体积分数ψ ( H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步骤Ⅱ,用饱和 Na2CO3溶液作吸收剂脱除 CO2时,初期无明显现象,后期有固体析出。 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吸收前 :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2)茎叶喷雾:茎叶喷雾是施药后将药液直接喷雾于杂草地上部分,有效成份被杂草吸收后起杀草作用。 莠去津:38%水剂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莎草科杂草效果差,持效期短,用量大,运费贵,每亩用量 8001000 毫升。 20%星锄水剂为有机杂环类,该药在市场上商品名共 10 多个,常误导农户或导致混乱,在云南已有 30 年应用历史,只能作茎叶喷雾
D.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旁放一盆水 【答案】 A 【解析】 A.热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和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能 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 B.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易引发爆炸;C.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以补钙,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放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选 A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点 冬植能高产甘蔗冬植既能高产、早熟、又能错开农时,便于安排土地茬口,蔗种也容易解决,而且每 667 平方米产量高出春植蔗 510。 1、整地关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深耕细耙后按行距 90100 厘米开种植沟,沟深一般 15 厘米左右,沟底要细碎平整,以利提高种茬发芽率。 2、消毒关选取梢部(蔗尾)粗壮的蔗茎,用利刀砍成 23 个芽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