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5月第四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化学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BaCO3平均质量为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7.( 15分) CuCl是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工业上以制作印 刷电路的废液(含 Fe3+ 、Cu2+ 、 Fe2+ 、 Cl—)为原料生产 CuCl的流程如下: 已知: 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uCl(白色 )+ 2Cl- [CuCl3]2- (无色溶液 );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试剂 X是 ______,检验刻蚀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化学试剂是 _____。 (均填化学式) ( 2)操作 ① 、 ② 、 ③ 相同,名称是 ________,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 ___ 、_____。 ( 3) 滤渣 ① 与 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167。 网 Z167。 X167。 X167。 K] ( 4)产生 CuCl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 现象,即表明反应已经完全。 ( 5)在操作 ③ 之前往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源 :Zx xk .Co m] ( 6)在 CuCl 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是_________。 28.(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 1)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以作为燃料,还可用于合成其它化工原料。 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CH3OH(g)+ CO(g) HCOOCH3(g) △ H=-。 向体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H3OH(g)和 2molCO,测得容器内的压强 (p: kPa)随时间 (min)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中 Ⅰ 、 Ⅱ 、 Ⅲ 曲线所示: ①Ⅱ 和 Ⅰ 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② 反应 Ⅰ 在 5 min时达到平衡,在此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 v(HCOOCH3)=。 ③ 反应 Ⅱ 在 2 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K(Ⅱ )=。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 Ⅱ 时,再往容器中加入 1 mol CO 和 2mol HCOOCH3后 v(正 )______ v(逆 )(填 “> ”“<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④ 比较反应 Ⅰ 的 温度 (T1)和反应 Ⅲ 的温度 (T3)的高低: T1。20xx届高三5月第四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化学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1、 号的选育与应用 1 选育过程漳丰 8 号系漳州市农科所于 1995 年早季用本所选育的两个稳定品系漳丰矮与巨丰稻杂交;同年晚季种植 ,表现群体整齐、株叶形态好。 1996 年早季种植 ,群体分离大,选择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米质较好的单株。 后采用系谱法选择,并在南靖船场稻瘟病重病区进行抗性筛选。 1999 年早季99系表现群体整齐、综合性状好而中选,并命名为漳丰 8 号。 2000
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 4g食盐和 100g水配制溶液。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 B. C D. 向 pH=12的 Ca( OH) 2 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 在 40℃ ,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 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续发展已成为 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能源按 不同 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分类。 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B ) A. 煤炭、地热能、沼气 B. 太阳能、风能、海洋能 C.水能、木柴、天然气 D.石油、海洋能、核能 第 4 节 核能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 20 余万人口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 三天以后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 号 该品种 1997 年参加黄淮海南一组区试的预备试验,六点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种豫豆 8 号平均增产 居 14 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各试点均比对照增产。 19981999 年正式参加黄淮海南一组大豆区试,两年 12 点次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豫豆 8 号增产 首位(其中 1998 年增产。 试点中最高产量达 斤。 2000 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大豆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亩产 斤
1、起来口感好,看起来颜色白,测出来含“锌”高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中麦 175”和“北京 0045”,在“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首次培育成功。 专家称,这两个品种实现了高产潜力与优良加工品质,抗病、抗倒伏和早熟性的良好结合,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山西等地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6 月 9 日,科技部、农业部有关领导
优 721”达国内先进水平 丰产性能高、田间抗病力强、适应性较广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汕头市农业局主持的杂交稻“特优 721”推广成果鉴定会上获悉,汕头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型杂交稻新组合“特优 721”经专家们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广效益显著,大大促进了粮农的增收。 据了解,“特优 721”是汕头农科所于 1997 年用“龙特浦 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 “特优 721”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