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元素的种类不变. 1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假酒中毒﹣﹣由甲醛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 中毒﹣﹣由 NaNO2引起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日常生活经验 缺维生素 C﹣﹣易引起坏血病 缺钙﹣﹣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 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食品干燥剂﹣﹣常用 CuO 蚊虫叮咬﹣﹣涂肥皂水 鉴别羊毛纤维﹣﹣点燃嗅闻有烧毛发味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中毒途径及 预防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有毒物质、爆炸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蚊虫叮咬的处理方法、鉴别羊毛纤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作灯泡填充气;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故该选项知识梳理有错误. B、假酒中毒是 由工业酒精中含有的甲醇引起的;煤矿爆炸是由瓦斯引起的;假盐中毒是由有毒的亚硝酸钠引起的;故该选项知识梳理有错误. C、缺维生素 C易引起坏血病;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该选项知识梳理完全正确. D、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作食品干燥剂;蚊虫叮咬时分泌的物质显酸性,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减轻疼痛;羊毛纤维点燃时有烧毛发味;故该选项知识梳理有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 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梳理有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1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C KOH溶液 K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 NO3) 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 分离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回答,首先要能把杂质除去,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但可以增加,其次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选方法要易于操作,便于物质的分离.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干燥后能除去水蒸气,此项方法正确. B、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钙,方法正确.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 液都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方法错误.故选 C. D、铜能把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然后过滤即可分离,方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 13.如图是 NaCl、 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 t1℃ 时, NaCl和 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 t2℃ ~ t3℃ , MgSO4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 t2℃ 时, 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 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3℃ 降至 t2℃ 时,有晶体析出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③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④ 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注意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间的关系: 100% . 【解答】 解: 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 和 t3℃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A错误; B、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 t3℃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 B正确; C、在 t2℃ 时,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间的关系: 100% .所以硫酸镁在该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 C正确; D、由于在 t2﹣ t3℃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 而增大,因此把 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 t2℃ 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 D错误; 故选 B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下列 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 KMnO4固体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的盐 酸反应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 入少量的生石灰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分析; C、根据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两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相等分析. D、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解答】 解: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因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此选项错误; C、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两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此选项错误;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少了 ,原来的饱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氢氧化钙固体,又因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达到最大值,溶液质量达到最小值;随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一部分氢氧化钙固体又溶解,溶液质量又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小题,共 25分.) 15.请在 H、 O、 Cl、 Na、 S、 C等 6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 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 1)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 SO2 ; ( 2)天然气的主要成份 CH4 ; (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NaCl ; (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 C2H5OH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1)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 2)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它为最简单的有机物; (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为 氯化钠; (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酒精. 【解答】 解:( 1)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SO2; ( 2)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氯化钠,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先标注化合价,再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NaCl; (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酒精,乙醇的化学式书写符合有机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原则:醇的通式: CnH2n+1OH, “ 乙 ” 则 n为 2,故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 故答为: ( 1) SO2; ( 2) CH4; ( 3) NaCl; ( 4) C2H5O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熟记常用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6.向盛有 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 pH计(测 pH值的仪器)测定溶液的 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 /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 pH (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与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之比为 : 40 . (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3mL时,溶液显 蓝 色.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 不断加入,盐酸不断减少,PH上升.当 PH等于 7时,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超过 10毫升时,溶液呈碱性.当pH=,溶液呈酸性,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未反应的盐酸. 【解答】 解:( 1) PH=7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ml;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Cl 40 故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与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之比为 : 40.故答案为:10; : 40; (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3 毫升时,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答案为:蓝; 答案: ( 1) 10; : 40; ( 2)蓝. 【点评】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若氢氧化钠量不足时,盐酸过量,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溶质.若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 17.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 ( 1)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竹炭是将毛竹高温碳化而成的疏松多孔、表面积极大的固体物质.放置在汽车、房间、衣橱内, 可以去除潮气、异味等,据此请你描述竹炭具有的一种性质: 吸附性 . ( 2)正常雨水 pH=(写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 3)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 于是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绿,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① 纯碱属于(填 “ 酸 ” 、 “ 碱 ” 或 “ 盐 ” ) 盐 类化合物. ② 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