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谨防细菌性茎腐病内容摘要:

1、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甜玉米种植获得高产的最大障碍,它主要发生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授粉结束后 12 个星期,表现出来的症状先是中上部叶片萎蔫,继而植株茎中部出现脓液,并发出恶臭味,最后整株植株死亡,如果防治不得当,全田死株率可达 80%,严重影响产量。 下面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播种前用强氯精 600 倍液浸种 15 分钟,或用 100 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500 倍液浸种 20 分钟,防止种子带病。 植前每亩撒施生石灰 100 千克进行全田消毒,减少土壤病源菌。 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极易发生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因此,防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应首先从施肥方法上着手,施肥时应适当 2、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尤其在玉米生长后期尽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是提高植株抗性、减少茎腐病发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可采用根外追施 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茎腐病的发生。 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病部位在茎部,发病后用农药治疗,药液很难进入发病部位,治疗效果差,因此防治必须以防为主,发病后标本兼治原则进行。 农业防治。 玉米发病后,应及时将发病病株连根拔起,并带离田间,防止病菌在田间扩散传播。 药液预防。 根据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可在玉米定植后 810 天、大喇叭口期前 5 天以及授粉结束后 1 个星期内,用 30%杀菌特 400 倍液、30%王铜 800 倍液、23%稻丰收 600 倍液或 60%百菌清 500 倍液等全田喷雾,防止该病的发生。 药液治疗。 喷雾:在发病初期,用 53%龙克菌 800 倍液、25%络氨铜 500 倍液、77%可杀得 600 倍液、30%杀菌特 4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液或 1%新植霉素 3000 倍液等全田喷雾进行防治;灌根:在发病初期,用强氯精 600 倍液、53%龙克菌 8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液等农药灌根进行防治;茎秆涂抹药液:在发病中心,用 1%石灰乳涂抹健康植株茎部,以防病原体侵入植株茎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