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 B [解析 ]: 建筑装饰材料属于长期使用的材料,其不易生锈、密度小; 强度高等性质有利于建筑物的长久安全使用。 但建筑材料 没有必要要求导电性好,相反,建筑装潢材料导电性好不 利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为它导致建筑物遭雷击。 [点评 ]此题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实际,从化学视角解释生活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一般这样的试题涉及化学知识较简单,要仔细分析,大胆作答。 [例 2]向 NaBr、 NaI、 Na2SO3混和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2SO4 C NaCl、 Na2SO I2 D NaCl、 NaI、 Na2SO4 [答案 ]AB [解析 ]已知: Cl2 + 2Br = 2Cl +Br2。 Br2 + 2I = 2Br +I2。 H2O+ I2 +SO32 = 2I + SO42+ 2H+。 所以氧化性 Cl2 Br2I2SO42。 还原性: SO32 I Br Cl。 在向 NaBr、 NaI、 Na2SO3混和液中,先通入一定量氯气, 后又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的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的先后顺序是 Na2SO NaI、NaBr,至于具体反应到哪一种物质,要取决于 Cl2的用量。 [点评 ]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强的首先被氧化;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此外,“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这也是重要反应规律。 掌握好这些基本规律,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前提。 [例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HCl、 HBr 、 SO2 、 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气体通入 到适量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剩余气体。 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 AgNO3 溶液和酸化的 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 SO2 ,一定无 HBr B 原气体中可能有 SO2 C 原气体中一定有 HCl D 不能确定有无 HCl,但一定无 CO2 [答案 ]AD [解析 ]将气体通入氯水中无气体剩余,说明一定无 CO2。 所得溶液无色,说明无 HBr(溴水为橙黄色 );再加入 AgNO3溶液和 BaCl2均得白色沉淀,说明含 SO2 (因为 SO2+Cl2+2H2O=H2SO4 +2HCl),至于 HCl气体则无法判断。 [点评 ]此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要的是熟悉氯水的氧化性,熟悉相关的反应规律,还要明确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例 4]有甲、乙、丙、丁四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 Cl H HCl、 HBr中的一种气体,如果甲、丁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会发生爆炸;如果甲、乙两瓶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 试判断甲、乙、丙、丁四瓶中的气体各是什么:甲 _________。 乙 ________。 丙 __________。 丁_________。 [答案 ]甲 Cl2。 乙 HBr。 丙 HCl。 丁 H2 [解析 ]甲、丁混合见光爆炸,说明是 H2 和 Cl2;又知甲、乙混合生成暗红色液滴,说明是Cl2和 HBr。 综上首先判断甲为 Cl2, 丁为 H2,乙为 HBr,剩余的丙为 HCl。 [点评 ]解推断题只要抓住题目的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问题就可以一一解决。 此题的关键是由甲、丁现象和甲、乙现象先判断出甲为 Cl2,然后由此逐一推断出丁、乙、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