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种蘑菇的六项关键技术内容摘要:

1、助原料要减少:配方中麦麸、米糠等要适当减少,能不用尽量不用,石灰的用量要适当增加,以提高培养料的 ,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要偏少些,比其它季节栽培料的水要少 5%左右,以上要求都是为了加强培养料抵抗杂菌污染的能力。 拌料装袋:在高温季节,使用菌袋的规格最好比其它季节要小些,使食用菌菌丝尽快长满,以减少袋料污染,不同食用菌分别按其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后加水拌匀,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要与干培养料搅拌,与干培养料拌匀后再加水搅拌,尿素等视应溶于水中再与主料搅拌,搅拌好的培养料应马上装袋,在天气较热时装袋,一般要求从开始装袋到装锅灭菌,不能超过 5 小时,否则培养料易酸变臭,使菌丝不吃料而造成栽培失败。 灭菌:灭菌 2、关键是保证培养料袋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灶内空气流通,使灶内温度均匀,常压灭菌开始时要用旺火猛烧,在 24 个小时之内使灶内温度上升到 100 摄氏度,如果过长时间温度升不上去,袋料就会发酸发臭,温度达100 摄氏度时用中火维持 812 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烧一会儿再停火,灭菌锅在中途加水最好是加热水,搬运菌袋时要趁菌袋温度在 60 摄氏度左右开始搬运,对杂菌感染有效控制。 接种:夏天气候炎热多湿,到处都有杂菌虫类。 接种的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对接种房(箱)进行密封灭菌处理,所有工具有要严格消毒,夏天温度高,要背开高温接种,一般选择夜间接种,速度要快,菌种用量要比其它 3、季节适当多些,接种的菌袋及时摆到棚内发菌。 发菌管理: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堆码卷袋适时推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 30 摄氏度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 33 摄氏度以下,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菌温度会随之上升。 因而,要特别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必须牢记,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茹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夏季栽培特别要加强对害虫(主要是菌螨、菌蝇)的防范措施,每隔 4对菌袋周围环境喷施 2000 倍乳油类农药溶液,如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敌杀 4、死等,可收到明显的防虫、驱虫、杀虫效果。 特别注意:发菌过程中敌敌畏不能喷施,否则出菇后会引起大量的平菇畸形。 在高温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不但造成培养料养份无效损耗,还会阻碍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出菇时间向后推迟。 高温季节推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间两旁薄膜,让冷温空气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一次,以减低袋温,人工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丝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粒状的原基时,就要出菇。 出菇管理:夏季及早秋出菇,还要在每层菌袋 5、之间用竹竿隔开,以防袋层之间升温烧袋,造成下潮菇不出或细菌性病毒污染。 喷水时间为上午 10 时和下午 4时各 1 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对氧气和水份的要求也俱增,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 1/4 到全部揭开,且要日夜通风。 通风和喷水管理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少喷水,以促进菇体迅速发育;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喷水后千万不能关闭通风口,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以至营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小菇发黄死亡。 特别注意: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是造成黄菇、死菇祸手之一。 总之,整个长菇阶段,棚内要有良好的湿度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 气温较高季节,由于袋层之间用竹竿隔开,出菇也快。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