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20xx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交流讨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变化不包含缓 慢氧化的是( ) A.铁生锈 B.动植物的呼吸 C.酒和醋的酿造 D.煤的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 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动植物的呼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煤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 A、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 2KMnO4 K2MnO4+MnO2+O2↑ 即可得出答案; 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 2KClO3 2KCl+3O2↑ 可以判断是否正确; C、根据氧 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即可; D、根据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做判断. 【解答】 解: 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 A错误; 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 2KClO3 2KCl+3O2↑ 可以判断,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故 B正确; 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错误; 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相关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能细心就可做好此题 .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C.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 一变二不变 ” ,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作用,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是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均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 “ 一变二不变 ”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小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 A、根据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变化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分析;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解: A、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故 A正确; B、由于木炭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不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故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烟,不是雾.故 C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咔嚓了有关与氧气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C.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 【考点】 称量器 托盘天平;挟持器 铁夹、试管夹、坩埚钳;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分析】 A、固体药品需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防止腐蚀托盘,该实验操作正确. B、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拇指堵住试管口,可能受腐蚀或中毒;振荡试管时用手捏住试管,用手腕摇动;该实验操作错误. C、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该实验操作正确.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该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蜡烛(足量)在图 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 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前后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19%,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1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19%, 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前后水蒸气的含量应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 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分析】 从图象上可看出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产生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从图象的转折点可以看出等质量 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多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