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训练内容摘要:

⑶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四、重难点导析 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都采用了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一部分议论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铺垫。 最后一段议论的作用是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类文品读】 到海中去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探索 海洋的奥秘,( a)海中的宝藏,( b)海中的珍肴美味。 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 c)到海中去的办法。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让人脚上系石头、头上戴面罩潜入水中,通过一根露出水面的短管呼吸。 这种设想颇有趣,但并不理想。 通过短管呼吸,在浅水中还可以,在深水中就困难了。 1538 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次有趣的表演:两名潜水员进入一口又大又重的钟,钟内点着蜡烛;人们把钟放进河里; 10 分钟后把钟拉出水面,潜水员不仅还活着,而且所有的衣物都是干的,蜡烛还燃烧着。 这个奇迹轰动一时,使那些 迷恋潜入海底的人倍受鼓舞。 1590 年,英国人制造了一个潜水钟,并下潜到水下 20米深处,停留了半小时。 这只钟高 3米,有几个窗口,钟内有潜水员的座位,潜水员们呼吸的是预先装在钟内的两口桶中的空气。 为了能使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又制造了一些小钟,潜水工作时,潜水员可用管子呼吸小钟里的空气。 后来,有人觉得钟过于笨重,为此做了一个大空气袋,试图让潜水员在水下呼吸袋内空气。 但空气袋浮力太大,潜水员会被它带着浮上水面。 1819年,英国制造了一套潜水装置,但潜水员万万没想到 ,在水下稍有不慎,空气就会从头盔中冒出来跑掉,有的潜水员因此被淹死。 经过重新设计,一根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潜水员的头盔,空气再不会从头盔逸出了,潜水员也能较自由地工作。 1844 年,法国一位科学家戴着这种头盔去海底探险,带回许多有趣的动植物,大开了人们的眼界。 人能否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呢。 1943 年法国潜水家利用自己发明的水中呼吸器,穿着脚蹼,在地中海进行了潜游。 1962 年,这位法国人又在马赛港附近 10 米深处建立了一座水下住宅“大陆架 I”号,两名潜水员在里面生活了一星期,呼吸的气体和用电是由水面船供给的。 ]963 年他又在 11 米深处建立了“大陆架Ⅱ”号水下住宅,曾有 5 人在里面生活了 1 个月。 有了水下住宅,人们就可以下海底度假了。 人们能否生活在海底城市呢 ?完全可以。 更为大胆的设想是,假如人肺能带上一根特殊的管子,那么人们就可以到水下住宅外面去游动,像鱼儿一样“呼吸”水。 当然这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到实际应用还差得远呢 1 1.“寻找”“猎获”“探索”这三个词语应分别填在第 1 段中的 、 、 处。 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类开始尝试潜水时,让潜水员在钟里,呼吸的是预先装在桶中的空气。 B.为了让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还曾尝试着用小钟和大空气袋解决呼吸问题。 C、法国潜水家发明了水中呼吸器后,潜水员穿着脚蹼就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泳了。 D.现在,有人在肺上通了一根特殊的管子,在水下住宅生活了一个月。 3.划横线句是针对以前发生的什么情况来说的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