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xx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 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 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 滤液 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 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 ④ 往滤液 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 1,则滤液 1一定有氯化钠.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杂,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 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 1,则滤液 1一定有氯化钠. 往滤液 1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 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 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去,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 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往滤液 2中加过量的试剂甲,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试剂乙是碳酸钠溶液;由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钠. 往滤液 3中加过量的试剂乙(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滤液 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由于不存在硫酸钠,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往滤液 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丙应为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语言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由上述分析, ②④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二、非选择题(共 5小题,满分 26分) 9.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 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8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填 “ 得到 ”或 “ 失去 ” ). ( 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合理即可)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 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 ≥4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据此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 8,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8个质子;最 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 6,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 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 8;得到;( 2) 2H2O2 2H2O+O2↑ (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 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 1)烧杯 ② 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是 (填 “ 是 ”“ 否 ” 或 “ 无法判断 ” ); ( 2)烧杯 ① 中溶解的溶质是 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