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南山药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怀药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山药主产区之一。 据统计,2005 年全省山药栽培面积约 公顷,总产量达 150万 t,年产值逾 20 亿元。 其中,怀庆、温县、武涉等地已成为河南省山药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大多品种种性出现退化,主要表现为营养及药用成分含量波动大,抗逆性减弱,食用器官变小或畸形化,肉色发黄,单产低而不稳等,降低了山药的商品价值。 笔者从多年山药的研究中分析了河南省山药退化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 毒病引起的退化病毒病是引起包括山药在内的多种无性繁殖作物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毒病一般为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所传播,感染病毒病的植株表现为叶 2、扭曲、皱缩,叶绿体变少,叶色异常,株型变小,虽然不会导致植株死亡,但会引起山药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病毒病病原菌一般潜伏在山药植株和块茎内,逐年传播,且危害逐年加重。 据报道,在河南主要山药种植区发现有多种马铃薯病毒病,如马铃薯卷叶病毒等,其中 染力最强,检出率最高。 性系变异引起的退化河南各地所用的山药品种大多为有性杂交一代无性系,遗传上高度杂合。 虽然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但由于种薯繁育基地设施不完善、繁育程序简化等原因,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恶劣气候的影响较大,造成了无性系变异大量发生,品种原有优良特性难以保持。 大多变异植株数为劣变体,并混杂在良种内繁殖,这必然降低了原品种的应用价值。 由于一般种植大户多 3、采用“家家种山药,户户留种薯”的形式,并不注重选择和复壮,这更加大了变异引起退化的可能性。 作造成的退化山药是一种市场价值极高的蔬菜,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休耕、轮作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 由于长年连作,侵染山药的多种病虫害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危害逐年加重。 例如,在河南怀庆、武涉等地山药传统种植区,线虫危害十分严重,导致块茎形成黑褐色的病斑,且深至木质部,产量、品质逐年下降。 放的种薯繁育方法造成的退化山药种薯一般采用顶芽繁殖。 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增加种薯的数量,大多农产将整个块茎种植于地下,待出芽后进行切割。 由于切割后的块茎截段伤口未经过消毒处理或消毒不彻底,种植后导致大量病原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块茎生 4、长速度减慢,外观畸形化,肉色变黄变褐等症状。 在大多情况下,土壤病原物一旦成功入侵,便可寄生于块茎内,形成种传性病害,逐年危害。 苗混杂引起的退化山药生产技术环节较多,而各品种在苗期相互难以区别,种苗混杂的几率较大。 在收获、运输、贮藏、育苗、分苗和种植等操作过程中,由于不注重选种、留种,因而在育苗时混排品种,种植时混栽薯苗,最后混收混藏。 由于对品种特性缺乏了解,或品种间的表型性状难以区分,在大量调运种苗时混入其他品种而又不易察觉,因而增大了品种间混杂的机会。 混杂的山药块茎,其形状、而降低了它的商品性。 2 立并健全山药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是加速良种推广和保持种性、防止种性退化的最有效 5、的措施。 山药生产可实施种薯三级制生产与供种体系,即基础种薯原种种薯商品种薯。 基础种薯应以专业化的制种单位或具有较好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的企业为主,在实验室或温室控制生产,选用优良品种并严格进行病原物的检测;原种种薯可通过乡镇农技部门负责组织专业的技术单位,在山药种植区建立隔离网室或选择隔离区集中繁殖,以保证种薯的纯度和健康;商品种薯的生产实行网络制,即在山药种植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栽培水平条件,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种薯生产农户,按照生产规模实行订购生产。 在繁种过程中,应注意良种区域化,避免长距离运输所带来的薯块腐烂、病害蔓延等不利因素,同时还应尽量缩短种薯繁殖周期。 产上注意提纯选优山药生产过程中 6、,农户和技术人员可根据良种的特性不断的去杂去劣,抓住选苗、选株、选薯三关。 一般选择块茎形正、光滑、根痕小、无病、无伤、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山药作种薯。 有条件的地方实施隔离保种,单独育苗。 经过生产上反复提纯选优,可有效的防止品种劣变、混杂等因素引起的退化,从而达到提高增产性,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的目的。 强栽培管理措施山药种薯均为来自同一品种的无性系,后代遗传基础相同,性状表现较为稳定。 但是如果栽培管理不当,也容易引起种性退化。 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是防止山药种性退化的又一重要措施。 正确采用耕作、轮作制度山药生产田整地时,应采用深翻沟或深耕以及地膜覆盖技术,土壤应经冬春冻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轮作倒茬对 7、消除寄生在冬眠山药上的病原菌和土壤寄居菌所致的病害有明显的效果,可推广菜薯、粮薯轮作到茬,一般可与茄科、豆类、瓜类作物或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 一般要求 3 年轮作倒茬 1 次,5 年隔行换沟轮作。 催芽栽种不论采用山药顶芽、山药截段或零余子作种薯,一定要选择表皮赤褐色、肉色洁白、薯形良好、无病虫害的山药作种菌。 催芽前,可先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1000 倍液浸种 30出晾干后于栽植前 20 天左右用埋湿沙法催芽。 切割后的山药截段应用消毒液涂抹伤口,待伤口愈合后方可栽植。 种植后,当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还应将其周围 60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入石灰,然后用干净的 8、无菌土回填。 药物防治在山药生产时,可配合使用药物防治病害的发生,以达到保持品种优良性状,防止种性退化的目的。 在栽植山药时,可施敌百虫毒土防治地下害虫。 为防止病菌侵染,在山药未发病之前喷施杀菌剂,以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使植株得到保护。 例如可在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每 667 平方米用 5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喷药 2 次,每次间隔 810 天,可防治山药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 行菜窖贮藏贮藏是保证山药种薯质量的重要环节,贮藏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防止种薯染病、腐烂。 收获后及时去掉山药块茎上的泥土,并放在室外晾晒,使种薯表面水分蒸发,断面伤口愈合。 然后,将种薯放入菜窖内,用埋藏法贮藏,度为 12替放 23 层,最上部盖上草毡等物以防冻保湿,注意菜窖内温度保持在 0以上。 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剔除烂山药种薯,如果发现河沙过干过湿,要及时调整,确保山药种薯安全越冬。 专利查询。河南山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
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请分析回答: (1)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___▲ _____ 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如图乙所示 ),将 ____▲ ____的小钢 球从第 22 题 第 26 题 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
出酒时整个作坊酒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 小明经思考,向父亲提出改进的措施,果然酒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⑴请你简要说明小明改进的方案是。 (写出一种方案即可) ⑵改进方案的科学依据是 1如图示的实验,取一大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将针头孔封死。 然后向外拉活塞,可以看以液态的乙醚逐渐消失,说明它全部变为乙醚蒸气,再用力推活塞,使乙醚气体被压缩,体积变小,这时你会看到什么。
①段中有一个词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 ( 3)结合第②段,请找出第③语段中罗斯冰架每 年向海里延伸 300 米到 760 米的原因。 ( 4)给甲文第②段作内容概括。 ( 5)给乙文命一个题目。 ( 6)乙文的三个自然段的顺序打乱了,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 7)乙文中重点介绍的人物是谁。 介绍了他的什么事迹。 ( 8)甲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指的是什么。 乙文中有这样的城市吗。
1、滩地种植冬小麦,在丹东地区主要集中在鸭绿江中游的河滩地上,面积有数万亩。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应该是早熟,抗寒,抗倒伏、抗病,高产的,如丹东地区目前大面积应用的“米 808”,“农大 138”等,大部分性状都很好,也可以引种北京地区的抗寒冬小麦品种。 河滩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根据冬小麦品种生物学特性,针对冬麦北移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增产关键而总结出的
Buffett,who owns the auto insurers Geico,says, “Anything that sharply reduces traffic accidents would be we would not be holding a could almost bee an insurer without insurance.” Governments and
1、麦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虽有发生,但危害不严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肥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发生危害普遍、病情逐年加重,成为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引起倒伏。 特别在近几年来,危害普遍严重,重病区病茎率达 83%95%,造成减产10%2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到 40%。 该病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