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地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内容摘要:

1、滩地种植冬小麦,在丹东地区主要集中在鸭绿江中游的河滩地上,面积有数万亩。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应该是早熟,抗寒,抗倒伏、抗病,高产的,如丹东地区目前大面积应用的“米 808”,“农大 138”等,大部分性状都很好,也可以引种北京地区的抗寒冬小麦品种。 河滩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根据冬小麦品种生物学特性,针对冬麦北移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增产关键而总结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越冬时苗龄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根据研究,越冬时麦苗应有 56 片叶、3 个以上分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河滩地的适宜播种期应在 9 月 1525 日。 定合理的群体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推广的品种大多数分蘖力较 2、强,应适当稀播。 与其他地区相比,河滩地播种量应适当加大,比一般地块要大 20%左右。 质较好的河滩地,随播种每亩施磷酸二铵 8 公斤左右,拔节前后于降雨前追施尿素 510 公斤。 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干热风较为频繁,没有灌溉条件的河滩地,在开花末期至灌浆初期要连续喷 2 次磷酸二氢钾,以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 播种后、越冬前、返青 3 个关键时期,要因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镇压保墒。 播种后镇压可确保基本苗,越冬前镇压可保证冬小麦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越冬,返青时镇压能提高返青率。 冬季镇压:丹东地区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地表经常出现冻裂现象,容易发生冻害死苗。 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应在冬季和土壤化冻前进行镇压。 地表出现裂缝的,可在冬季进行压麦,压碎坷垃,添补裂缝,减少水分蒸发,有防寒、保墒、改善耕作质量等作用,对春季发苗也极为有利。 拔节初期镇压:拔节初期,对群体较大的壮、旺苗进行镇压是壮秆防倒的重要措施。 一般在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未露出或刚露出地表时镇压效果最好。 镇压后基部节间明显缩短,株高降低,还可促进分蘖两极分化,成穗整齐,对壮秆防倒有较好的效果镇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镇压时应遵守以下原则,即土壤过湿不压,麦苗过弱不压,麦叶冻硬不压(一般在晴天下午进行镇压),土壤过于、过硬时,应先松土后镇压,苗小时轻压,大苗适当重压,旺苗连续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