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陇红心甘薯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陇红心甘薯原产潮安县凤塘镇鹤陇村,其历史悠久,自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地域性品种。 该品种属长蔓型。 心叶紫红色,叶片呈心形,茎蔓坚实,较抗病虫害,适应性强。 薯块肉质优柔、细腻甜滑、熟而不烂,食味品质优。 由于该品种长期采用采用藤蔓繁殖造成品种退化,致使产量不高不稳,品质下降,制约了鹤陇红心甘薯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对该品种进行筛选提纯,并根据不同目的要求,提纯选育出皮薄、肉质鲜红、适于产后加工型以及结薯性好、高产优质鲜食型的两个品系,使这个地域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提升。 现将其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精细选地疏松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甘薯的生长。 宜选择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前 2、作以水稻最理想。 因实行水旱轮作,一般病虫害较少,且能降低土壤盐分浓度,更适合甘薯稳健生长,为高产优质提供了基础条件。 2 培育壮苗用经过提纯复壮选育出来的优良株系进行植前繁育,为大田栽培培育壮苗。 晚造栽植,应于 5 月底前进行育苗,采用苗床平畦多行(一般 56 行)插植,培育健壮种藤苗,为剪苗栽插打好基础。 3 适度稀植实践证明,适度稀植能显著提高大薯率,从而提高薯的商品价位。 一般垄株距为 115120528每亩种植 20002500 薯苗。 据实收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稀植技术的田块大薯(单个重 200g 以上)占总薯产量的 上,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4 稻草覆盖稻草覆盖,一是资源再利用;二是可提高甘 3、薯成活率,保证齐苗壮苗;三是抑制杂草滋生,免中耕除草,节约劳动力;四是起到保湿防旱功效。 具体做法:甘薯插植后即横向覆盖稻草,复盖 23 天后把薯苗地上部分小心地逐株亮出,稻草仍然留盖在薯畦上。 5 摘心促分枝该品种属长蔓直生型,前期分枝少,生长速度快。 摘心可有效控制茎蔓生长速度,减少茎侧根的发生,促使早分枝,改匍匐型藤蔓为丛生立体型藤蔓,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同时也改善了田间小气候。 摘心宜在甘薯生长初期进行,一般在植后 15 天开始第一次摘心,以后每隔 10 天左右摘一次,直到薯块膨大期为止。 6 施肥管理甘薯为块根作物,基肥以草木灰、花生饼肥等有机肥为宜。 施用量以土壤肥力而定,做到适量勿多。 施用方法 4、采用深层条施,施后起畦做垄。 追肥采用前控、中促、后补的技术方法。 好土质较肥沃的田块植后 60 天内不宜施肥,较瘦瘠的田块植后 45 天前也应控制氮肥施用。 “前控”程度表现为藤蔓呈淡绿色。 当薯块开始进入膨大期,结合拔除杂草(盖稻草的一般不提倡中耕)重施中期肥,每亩可施优质复合肥 15植薯进入冬季后,应视其生长情况(若过早退赤),应适当薄施保藤叶,以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提高薯块品质。 7 常年份种植后到立冬前这一生长阶段处于高温高湿期,降雨量较充足,应注意排除渍水,降低土壤含水量,为早结薯创造有条件。 进入冬季后,降水少而且气候较干燥,应注意后期水分管理。 如藤叶出现轻微萎焉现象,要及时灌跑马水,即灌即排 5、,以利其正常生长,使其达到丰产优质。 8 病虫害防治甘薯虽粗生易长,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不容忽视。 主要虫害有甘薯蠹野螟、薯象鼻虫、蚜虫、甘薯叶甲等。 可选用 8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或用 20%好年冬乳油 2000 倍液防治。 病害主要有疮痂病、茎腐病、瘟病等。 可在薯苗栽植前,用 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或 80%代森锌 300500 倍液浸渍 1015 分钟,杀死表面的病原菌。 大田发病初期可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喷雾,每隔 7 天喷药 1 次,或用 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淋施,至少连用 3 次。 9 适时收获当藤蔓褪赤后进入生长停滞期,注意适时收获。 一般要在霜冻前收获完毕,以保证薯质不受影响。 收获应整株挖取,去除小薯、残薯及杂根后,可几株扎成小捆,轻搬轻放,尽量减少薯皮损伤。 入窖贮藏,可先在窖内喷洒福尔马林消毒,密闭 12 天后再打开通入新鲜空气,2 天后即可入窖。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