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受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多以异地开发为主,或种植于偏远山区,阻碍了黑木耳产业在本地的发展。 近年来,改革了栽培工艺,成功开发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 年,全县发展袋料黑木耳 208 万袋,创产值 750 余万元,获利 500 余万元;2004 年,全县生产规模突破了 2000 万袋。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因与袋料香菇栽培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较易被菇农所接受,栽培成功率较高。 绝大部分菇农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袋净收入 23 元,最高的达 5 元左右。 由于采用袋料栽培新工艺,不但解决了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成本,从而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2、益。 其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如下。 (1)栽培季节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发菌和出耳的适宜温度约在 2025。 根据云和县的气候特点,袋料黑木耳栽培季节可分春、秋两季,一般秋耳在 89 月份、春耳在121 月份栽培。 根据海拔高低,栽培时间相应提早或推迟,海拔 600 米以上地区多在 7 月中旬开始制袋接种;平原地区可在 9 月份,春季不适宜栽培。 (2)培养原料与配方目前云和县袋料栽培常用的原料有杂木屑(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采用)、棉籽壳等,常用的辅料有麦麸、米糠或细砻糠、红糖和石膏等,各种原料与辅料必须新鲜。 配方有:杂木屑 78、麦麸 10、米糠 10、石膏 红糖 杂木屑 68、麦麸 10、细砻糠 20、石膏 3、红糖 棉籽壳 20、麦麸 10、米糠 10、红糖 石灰 1。 (3)菌棒制作袋栽黑木耳拌料时的含水量比袋栽香菇稍少,以 5055为宜。 装袋、灭菌与袋料香菇相仿。 接种应严格按无菌条件操作,每袋接 34 穴,适当加大接种量,用整块菌种接入,接种穴内菌种做到下松上紧,表面平整,四周密结,以便黑木耳菌丝迅速恢复生长。 接种后套袋扎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4)发菌管理菌棒培养应选择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条件好的场地。 场地应事先打扫干净,用硫磺薰蒸或用 5的苯酚(或过氧乙酸)喷洒进行杀虫和空间消毒,适时通风换气,待药剂的气味散发后,搬进接种后的菌棒。 菌棒移入培养室内发菌一般堆高 78 层,应按“井”字形或三角形排 4、放在室内。 若在室外层架堆放,要求第一层离地面 40 厘米以上。 黑木耳菌丝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应避免强光直射。 接种后 10 天内室温以 2628为宜(不宜超过 30),在菌孔发出菌丝直径有68 厘米大时需及时揭膜,做到早、晚通风增氧,以促进菌丝萌发;当菌丝吃料约 10 厘米后,应将温度控制在 2426:保持通风;接种 20 天后,室温以22左右为宜,此时应特别注意散堆,适当增加通风次数;40 天后菌丝进人生理成熟阶段,袋温逐渐下降,应根据温度变化开关门窗调节室温。 关门增温时一定要注意及时通风,防止“烧菌”。 在菌丝长满菌袋后要进行刺孔养菌。 选择阴凉天气,用 5米长的铁钉板进行刺孔排气,每袋菌棒 5、刺孔 910 行,共约 100110 个孔(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菌丝恢复生长,促进生理成熟,形成耳芽。 在刺孔局部有耳芽形成,但尚未长出袋口时,即可选择阴凉天气进行脱袋排场。 脱袋时,场地应保持潮湿。 (5)耳场建造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邻近水源、无污染源、能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耳场。 整成龟背状畦床,用木柴或竹片搭成宽 、高 的耳架,长度不限。 横杆行距 ,排行比香菇筒稍稀,同时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沟,走道宽一般为 50 厘米。 畦床以干草披之,以利保湿(或用地膜打洞覆盖)和防止泥沙侵蚀菌棒。 菌棒不必覆盖薄膜,不搭建荫棚,露天排场,保持空气流通。 (6)出耳管理可选择脱袋与不脱袋两种管理模式,但考 6、虑温度等因素,平原地区及高海拔地区春栽宜选用脱袋管理,海拔 600 米以上地区秋栽的可不脱袋。 出耳的温度、空气、湿度是影响袋料黑木耳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 出耳适宜温度为 1021,在温度高于 28时容易流耳、烂耳。 温度较高时可通过喷水保持耳片湿润,以抵御高温。 在耳棒生长旺盛期间,若氧气不足,菌丝长势衰弱,已形成的原基就难长大,因此要加强通风增氧,有条件的应争取移棒管理,使耳片干缩,有利于空气流通,促进耳片吸收营养。 水分管理必须采取“干干湿湿”原则,脱袋后 34 天,采用喷雾调控基质和空间湿度。 根据天气情况喷水,看朵形适度喷水:出幼耳期应少喷轻喷,耳芽长大成熟时,喷水量相应增大,阴雨天和后期可以少喷或不喷水,并加强光照,以防湿度过大,造成烂耳。 (7)采收加工当耳片八九分成熟时即可采摘,采收前 23 天要停止喷水。 超过成熟期采摘,易造成烂耳,并对后几潮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 采下的耳片要求清洁没有杂物,丛生的朵要按耳片形状将其分开,然后晒干,以提高商品价值。 若遇阴雨天,可烘干采摘的木耳,烘干时必须采取文火、强风、先强后弱,在未达干燥时不要随便翻动。 采完第一批木耳后,应清除残留耳根,停止喷水,进行“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以利基内菌丝恢复生长。 养菌时间一般 710 天,为下批木耳生长提供养分。 第二三批用相同的办法进行管理。 采两批木耳,菌棒换头一次,使两头出耳均匀。 专利查询。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唐以前饮用者多为王公贵族,一般注重茶的药用价值。 《茶经》记载唐朝以来“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 《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方初不多饮。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挟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黑木耳、青椒复合果酱生产技术现今的市场中,果酱多以水果为主,利用蔬菜和食用菌类制作果酱还十分少见。 最近,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都凤华教授以黑木耳、青椒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黑木耳、青椒复合果酱技术,并在首届全国森林食品大会上发表了该成果。 原辅料:黑木耳、青椒、白砂糖、柠檬酸等。 仪器设备:选用组织捣碎机、夹层锅、杀菌锅、手持糖度计、玻璃瓶等。 工艺流程
是化学变化;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解答】解: A、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一定质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时质量不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 选项说法正确; C
V( HCl)的关系有图示两种情况。 ① 由 A 确定滴加前 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 B 对应的 溶液 M低温蒸干后得到固体 a 克,将 a 克固体充分加热至恒重后,固体质量 减少 克。 ③ 由 A、 B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 CO2的体积比为 27.( 15分) 某过碳酸钠中含有少量过氧化钠,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并用如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纯度。
水稻生产市县广泛发动,快速行动,狠抓两防一促措施落实。 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抗低温上,各地采取设置晒水池、轮换和加宽灌水口、昼晒夜灌等措施提高水温,实施深水层灌溉。 全省 11 叶、12 叶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水稻全部实施了深水层灌溉。 农垦系统利用晒水池蓄水增温,确保水温达到 18以上,同时垫高排水口加深水层,全局已实施深水层灌溉 980 万亩。 在稻瘟病防治上